Cell Host Microbe: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或与机体癌前结肠息肉的发生有关 |
来源:100医药网原创 2023-06-13 14:36
来自MIT博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特定类型的肠道菌群与机体癌前结肠息肉的发生联系了起来。环境暴露是机体患的一种主要的风险因素,而肠道微生物组可能会作为诸如此类环境风险的整合者;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Microbe上题为 Association of distinct microbial signatures with premalignant colorectal adenomas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MIT博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特定类型的肠道菌群与机体癌前结肠息肉的发生联系了起来。
医学博士Daniel C. Chung说道,目前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工作来理解机体肠道微生物组和癌症之间的关联,但本文研究主要分析了机体微生物组对癌前结肠息肉的影响;通过微生物组,我们或许就有机会进行干预并预防结直肠癌的形成。结直肠癌是美国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如今结直肠癌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几乎所有的结直肠癌都是由癌前息肉所引起的,而减少结直肠癌发生率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阻止息肉的生长。
息肉往往会有不止一种发展方式,而息肉的两个主要类型包括管状腺瘤(tubular adenomas)和无柄锯齿状息肉(sessile serrated polyps),而结直肠癌和息肉的风险因素包括多种风险因素,比如过重或肥胖、体育活动水平较低、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饮食、吸烟和酗酒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即统称为肠道微生物组。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环境影响因素会以两种方式之一来促进息肉生长,要么其会直接改变肠道微生物组从而促进息肉生长,要么其会直接通过影响位于肠道内壁的细胞来促进息肉生长,从而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此前,尝试将肠道微生物组与息肉关联的小型研究并未发现一种一致性的模式,尽管当时研究人员并未具体研究这两类息肉。这项研究中,为了研究肠道微生物组与结肠息肉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从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的1200名个体中获得了相关的研究数据,他们收集了参与者机体健康、饮食、药物使用、生活方式等相关数据,并对其粪便样本进行分析确定了其机体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
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或与机体癌前结肠息肉的发生有关。
图片来源:Cell Host Microbe (2023). DOI:10.1016/j.chom.2023.04.007
这项最新研究是一个广泛的合作项目,旨在促进研究人员相比以往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胃肠道疾病,而且这项研究是同类型研究中规模最大的,其分析了未出现结肠息肉、患有管状腺瘤或无柄锯齿状息肉人群的肠道微生物特征以及差异,同时还将这些数据与患者的健康和家族史相联系起来。研究者根据结肠息肉的类型和存在程度将细菌特征分为三组,相比其它人群而言,19种细菌在管状腺瘤患者机体中明显不同,而在无柄锯齿状息肉患者中,有8个细菌群落存在明显不同。
研究者表示,研究人群大多数是白人,这就限制了对其它种族群体的普遍性,而且该研究也不能确定细菌种类或腺瘤组织首先会发生改变,下一步研究人员将会分离出在肠道中发挥作用的细菌特殊群落,并观察是否他们能在实验室中利用模型来验证细菌群落和息肉生长之间的功能关系。这些信息或能帮助开发新型益生菌或疗法,从而降低机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或作为评估机体息肉或结直肠癌风险的手段。
研究者Chung说道,我们希望通过改变饮食或微生物组的特定方面来改变这些息肉的自然史,预防息肉形成或改变生长模式的干预措施最终或能预防机体结直肠癌的发生。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每个癌前病变的独特依赖性或许能通过治疗或饮食干预来加以利用。(100yiyao.com)
原始出处:
Jonathan Wei Jie Lee,Damian R. Plichta,Shreya Asher, et al. , Cell Host Microbe (2023). DOI:10.1016/j.chom.2023.04.00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Cell:王晓群/吴倩/张旭团队构建人类背根神经节类器官,为人类痛痒感觉研究建立新平台 (2024-11-23)
- Cell子刊:复旦大学迟喻丹团队等破解胶质瘤引发癫痫的隐秘链路 (2024-11-23)
- 《自然·神经科学》:贝勒医学院团队发现tau蛋白磷酸化和聚集的新机制! (2024-11-23)
- 诺华7.45亿美元合作开发SSTR2靶向核药 (2024-11-23)
- 吃得咸易痴呆?Genes Nutr研究从因果层面证实了高盐摄入对总体痴呆风险的作用 (2024-11-22)
- 大蒜——对抗酒精性肝病(ALD)的良药!Genes Nutr:大蒜素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和TLR4的表达,并提升酒精脱氢酶水平 (2024-11-22)
- Nature Genetics :肥胖与致癌基因突变的复杂关联带来对癌症预防和治疗的新启示 (2024-11-22)
- 进步下层安康科普才能,让群众心暖、身健、有奔头 (2024-11-22)
- 沈阳医保来岁将新增148个(组)药品和10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推销 (2024-11-22)
- 你喝对果汁了吗?Food Sci. Hum. Wellness揭秘不同加工程度的果汁对健康的影响 (2024-11-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