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D:发现人类玻璃体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
![]() |
来源:100医药网原创 2023-06-30 20:57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眼睛玻璃体液(vitreous humor)中的生物标志物与死后大脑和眼睛组织中病理证实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眼睛玻璃体液(vitreous humor)中的生物标志物与死后大脑和眼睛组织中病理证实的(Alzheimer s disease, AD)和慢性创伤性脑病(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 CTE)病例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项探索性研究表明玻璃体中的生物标志物可能用来神经病理学疾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Alzheimer s Diseas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Vitreous Humor Biomarkers Reflect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Brain for Alzheimer s Disease and 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 。

像AD这样的痴呆症的发病率继续上升。截至2021年,65岁以上的北美人中有620万人患有AD,预计到206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320万。AD和CTE的诊断都是基于症状、临床检查结果和认知测试,但诊断要到死后对大脑进行检查才能得到证实。
在AD中,神经病理变化发生在症状发生前几十年,所以当患者被诊断时,治疗效果往往是有限的。研究可以预测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并在症状出现之前进行测量,是AD研究的一个重要优先事项。
患有眼疾的病人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增加,一些研究已经确定了神经退行性疾病与青光眼、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等眼科疾病之间的联系。众所周知,患有这些眼部疾病的病人患AD的风险增加,因此研究这些高危人群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研究它们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图片来自Journal of Alzheimer s Disease, 2023, doi:10.3233/JAD-230167。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眼科副教授Manju Subramanian博士说, 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项探究玻璃体液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并将它们与确认的AD死后脑组织病理检查相关联在一起的研究。此外,这是第一项发现玻璃体液生物标志物与确诊的CTE之间存在联系的研究。我们的发现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玻璃体液生物标志物在AD和CTE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潜在作用。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发现了玻璃体液生物标志物---包括总Tau和神经丝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chain, NfL)---与病理证实的AD和CTE之间的关联性。玻璃体液中这些神经退行性蛋白的改变证实了眼睛反映了大脑中的神经病理变化,并进一步支持对眼睛在这些疾病诊断中的潜在作用进行研究。
这些研究结果建立在这些作者之前的研究工作之上,即玻璃体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与认知正常和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关。这些发现也为今后继续研究生物标志物和其他眼液在AD和CTE等疾病的诊断、预后和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1. Viha Vig et al. . Journal of Alzheimer s Disease, 2023, doi:10.3233/JAD-230167.
2.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found between vitreous human biomarkers and Alzheimer s disease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6-significant-vitreous-human-biomarkers-alzheimer.html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终结持续25年的争论!娄智勇/饶子和等团队合作最新Cell (2025-10-26)
- 上海药物所×临港实验室合作发表Cell论文:基于结构发现新型抗抑郁小分子 (2025-10-26)
- Mol Cancer:阻断甲状腺激素受体为前列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2025-10-26)
- Science子刊:卞修武团队发现增强CAR-T细胞抗肿瘤效果的基因修饰策略 (2025-10-26)
- Nature Biotechnology:直击囊胚“混沌期”——长时程活体成像首次捕捉人类囊胚的染色体分离灾难 (2025-10-26)
- JNCCN:戒烟也应当是癌症治疗的一环!13万名癌症患者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癌症确诊后及时戒烟可大幅降低死亡风险,改善手术预后 (2025-10-26)
- NEJM:人工视网膜,帮助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视力 (2025-10-25)
- 华中师范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开发治疗白血病的多肽类药物 (2025-10-25)
- 《科学》:膳食脂肪重塑昼夜节律!加州大学科学家发现,饮食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会影响昼夜节律,是人体生物钟与季节匹配与否的关键 (2025-10-25)
- 河南中州实验室发表Nature Metabolism论文:揭开大脑髓鞘再生修复的关键 (2025-10-2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