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我国学者发现二甲双胍有助于健康衰老 |
(Metformin)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而具有降作用,是治疗2型的一线药物,也是全球最常用的处方药之一,全世界有上亿人在服用二甲双胍。
作为一个老药,人们对于二甲双胍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研究热度也是日益高涨,而二甲双胍也总是不断地刷新我们对它的认知,并持续给人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血糖作用外,还有促进健康衰老的功效。但到目前为止,二甲双胍究竟是如何促进健康衰老的,还不十分清楚。
近日,中国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的研究人员在《》子刊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ffects of putative metformin targets on phenotypic age and leukocyte telomere length:a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study using data from the UK Biobank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二甲双胍通过其靶点GPD1诱导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与较年轻的表观年龄和较长的白细胞端粒相关,而AMPK仅与较年轻的表观年龄相关,效果可能部分归因于二甲双胍的血糖特性,提供了二甲双胍抗衰老的基因证据。
表观年龄(PhenoAge),反映的是一个个体的生物学年龄,而不是实际年龄,与其实际年龄不一定完全一致。
端粒,是DNA的非编码重复序列,位于染色体末端,发挥如 安全帽 般的保护作用,防止基因组的损坏。端粒长度被认为是生物衰老的一个指标,每次细胞复制都会丢失50-100个DNA碱基。一旦端粒变得太短,细胞就不能再分裂,甚至可能死亡。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的321412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7岁,男性占46%,他们有有效的基因组和表型数据,研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评估了二甲双胍通过其作用靶点对表观年龄和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检索文献确定了二甲双胍的四个潜在靶标,包括AMPK、ETFDH、GPD1和PEN2,及其相应的10个编码基因,其中7个,ETFDH、GPD1、PSENEN、PRKAA1、PRKAG1、PRKAG2和PRKAG3具有组织特异性相关的证据。
研究团队还使用多基因孟德尔随机化设计进一步探讨了糖化血红蛋白对结果的影响,并使用横断面观察设计评估了二甲双胍使用与这些结果的关联。
研究发现,二甲双胍通过其靶点GPD1诱导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与较年轻的表观年龄和较长的白细胞端粒相关。
此外,通过AMPK 2诱导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也与较年轻的表观年龄有关,但与白细胞端粒长度无关。
二甲双胍对表观年龄和端粒长度的影响
进一步研究显示,这些变化主要通过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来影响衰老的生物标志物,表明二甲双胍的抗衰老效果可能部分归因于二甲双胍的血糖特性。
HbA1c降低对表型年龄和端粒长度的影响
最后,研究团队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参与者中,进一步验证了二甲双胍对衰老标志物的影响。
共纳入21056名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4.6%(3075人)的参与者服用二甲双胍,通过1:1匹配了3054名对参与者,研究发现,二甲双胍的使用与较年轻的表观年龄相关,但与白细胞端粒长度无关。
研究团队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二甲双胍也可能通过血糖途径发挥作用,有必要使用大数据方法和不同组学更好地了解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并改善对其重新定位潜力的评估。
该研究是第一个药物靶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为二甲双胍抗衰老提供了基因证据,二甲双胍靶点GPD1和AMPK 2与较年轻的表观年龄相关,部分原因可能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这表明二甲双胍的血糖特性可能是其机制途径之一。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展示了二甲双胍靶点对于表型年龄和白细胞端粒长度的潜在影响,为抗衰老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结果对于改善人类健康和推动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Science:新研究开发出一种用于智能细胞构建的工具 (2025-01-22)
- 从死亡边缘拯救大脑?Pharmaceutics:揭秘原始和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在分子靶向治疗人类缺血性中风中的关键作用 (2025-01-22)
- 我们大脑中的“双面卫士”Neuron:阿尔兹海默病的进展或与压力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脂质释放有关 (2025-01-22)
- Nature Medicine:全面揭示“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健康益处和风险,降低42种疾病风险,增加19种疾病风险 (2025-01-22)
- 心理疗法的数字程序加快缓解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 (2025-01-22)
- Cancer Res:科学家识别出一种有望开发出新型胰腺癌疗法的特殊酶类靶点 (2025-01-21)
- Nat Rev Mol Cell Biol:综述文章阐释如何利用类器官来模拟人类大脑的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 (2025-01-21)
- 天天熬夜,人真的会“变傻”吗?研究证实:熬夜损伤大脑!睡眠压力会促使神经元突触减少、影响大脑“排毒”,增加痴呆风险 (2025-01-21)
- Nature:利用人工智能设计的新型蛋白可有效中和蛇毒中的毒素 (2025-01-21)
- Nature子刊:西湖大学王寿文/李莉开发了首个基于表观突变、无需基因编辑的谱系追踪工具! (2025-01-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