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The Innovation:肌患病,肠来治:利用菌群对抗肌萎缩相关疾病

The Innovation:肌患病,肠来治:利用菌群对抗肌萎缩相关疾病

来源:TheInnovation创新 2023-08-01 13:12

近年,众多研究成果揭示肠道菌群调控在防治肌萎缩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但仍需开展深入的临床前机制研究,来启发与推动创新性的肌萎缩防治方案。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团队谢黎炜研究员,联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和万丹博士,在The Innovation期刊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ota in muscular atrophy development, 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opportunities的综述论文。

该综述系统性地总结了肠道菌群在肌萎缩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潜在的靶向治疗的新靶点和机遇,推动肌萎缩相关疾病防治手段的开发,并探索新的方案。

The Innovation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 Cell Press 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

健康人的肠道内寄宿着10-100万亿的微生物群。研究发现这些微生物体所携带的基因参与了人体众多生理机能的调控,影响人体功能、大脑活动以及肠道屏障完整性等。近年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通过改变宿主糖脂、氨基酸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炎性反应以及稳态等方式影响骨骼肌的代谢、质量和功能。研究人员通过临床观察、疾病治疗和基于动物模型的基础研究,发现了肠道菌群与肌萎缩的关联和作用机制,这有利于后续发现基于肠道菌群的生物标记物和研发基于健康微生物的功能性微生态制剂或微生态药物。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肌萎缩疾病的早期预警和,为肌萎缩疾病的预防、干预与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案。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肠道菌群紊乱与肌萎缩病变

肠道菌群的健康状况与肌萎缩病变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形式错综复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组成、菌群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它们的次生代谢物都与肌萎缩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饮食结构和生活环境等因素也在其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研究发现肌萎缩的多种疾病都与肠道菌群的变化密切相关。重症肌无力、炎性肌病、糖原贮积病、脊髓损伤以及恶病质等多种肌萎缩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有关。但是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与菌群多样性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此外,疾病的进展也会影响菌群的构成和次生代谢物的水平,造成连锁反应。例如导致肌萎缩的法布里病所产生的代谢物质的积累会导致以脆弱拟杆菌为代表的一部分致病菌在肠道内过度繁殖,并影响健康微生物组成和含量,诱发菌群紊乱,导致短链脂肪酸水平下降,进而损害肠道功能,影响肌肉健康。

看不见的药厂:菌群代谢物与肌萎缩

不同种类的肠道微生物具有独特的代谢特点,能够分解人体肠道中的物质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这些由肠道微生物合成的次生代谢物会参与人体复杂的生理与生化反应。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谢黎炜研究员团队近期在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在肌萎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血清和骨骼肌内丁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可能通过Mct1转运体影响骨骼肌干细胞(也称为肌卫星细胞)的稳态以及骨骼肌的再生潜能。除丁酸盐以外,围绕肌萎缩的研究还发现,通过药物、改善饮食、粪菌移植、探针电刺激、益生菌补充等手段可以重构肠道菌群,尤其是健康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如 -丙氨酸、儿茶酸等菌群代谢物质,从而改善神经与肌肉的功能。

肠道菌群与肌萎缩

亲贤臣,远小人 :益生菌如何治疗与缓解肌萎缩

近年来,众多临床和基于动物实验的基础研究显示了益生菌在防治肌萎缩方面的应用价值。研究指出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微环境,并有效缓解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同时,通过益生菌与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乃至逆转包括恶病质在内的肌萎缩。此外,益生菌还可以触发保护性免疫反应,帮助脊髓损伤的个体恢复运动能力。

总结与展望

近年,众多研究成果揭示肠道菌群调控在防治肌萎缩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但仍需开展深入的临床前机制研究,来启发与推动创新性的肌萎缩防治方案。同时,针对包括法布里病、炎性肌病以及糖原贮积病在内的肌源性肌萎缩疾病,需要基于动物实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阐明肠道菌群在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并探索在此过程中菌群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与宿主的互作机制,进一步开发应用于疾病辅助治疗的功能性微生态制剂,为疾病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治疗策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