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非遗,九仙尊霍山石斛龙头凤尾枫斗,大师以微毫诠释 |
![]() |

“手艺”这个词,是有时间有温度的。人们已太熟悉现代工业效率下的产品,那种流水线的器物丢失了人性的味道。石斛品类的走红,让很多人等不及了,只想一茬接一茬地向外输出。但仍有一些事斛半生的匠人,将非遗之技悉数打捞,涤荡尘虑、照见本性。
巍巍霍山意
![]()
斛王之地 自成底蕴
北纬30°的霍山县太阳乡,海拔300-900米大别山森林腹地,群峦环绕、雾气缭绕。万物承雨露星月而生,远离尘世纷扰。此地是由九仙尊率领行业专家组,对比整理霍山历代环境与气候变化数据后,才圈定这片核心产区,继而在此打造的九仙尊霍山石斛万亩野外放养基地。

走得越远,越是震惊于霍山石斛的能量,也就越想了解真正的霍山石斛。它与寻常植物不同,并不是寻一处土壤肥沃之地出生,而是拗着一股劲,投生到深山中、剐水边、岩石上。这里夏天最高温度达40℃,冬天最低温度达零下19.2℃,如此巨大的温差是其他品类石斛无法生存的。这也磨砺出霍山石斛顽强不可摧的抗逆性和营养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

与斛为伴、敬斛为仙的人们,便有了相似的性子——自然坦荡不矫饰,执着澄明有始终。霍山石斛枫斗炮制非遗传人戴亚峰,便出身于此山之中。
大别山守斛人
![]()
十一代非遗 赓续传承
大自然是这份仙灵的策划者,而戴亚峰则是这份仙灵的创作者。回溯历史,枫斗的发源地是霍山,加工的原料也正是霍山石斛。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斛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戴亚峰从事该项非遗传承已24年有余。霍山石斛自清代中期以来形成特殊的加工规格,即“枫斗”。霍山米斛成熟时,茎长一般在5公分左右,一整根米斛茎条也仅可制成一颗枫斗。这一炮制工艺,历时两百年的发展、六代人薪火相传,不断完善。有前人的宝贵经验累积,又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戴亚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炮制技艺体系。

戴亚峰是土生土长的安徽霍山人,为拯救国家一级濒危珍稀药用植物霍山石斛,他退却名利世俗,躬耕霍山数载,只为真实还原历史典籍记载的原生环境“石斛生六安山谷水傍石上”,就如他身后的那座山一样,笃定不移。

他参与霍山石斛行业首个国家标准的制定,参编霍山石斛专著三本、霍山石斛相关发明专利六项,入选长三角工匠绝活名册。带着这身技艺,在中国农交会、石斛联盟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多个重量级会场,在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工人日报、凤凰网等多家主流级媒体,展示推广霍山石斛及枫斗非遗炮制。古今消弭处,中医药文明生生不息。

好斛不怕等
![]()
是手艺 也是守艺
好原料需有大师技艺激发最佳禀赋,才不负这山河菁华、一方水土。枫斗不大,却赚足了心血。
是手艺,也是守艺。匠人们精炼一公斤枫斗成品,需要整整一个月的光景。30个日升月落,18道炮制工序,每一个细节,都是对工匠精神的朝圣。霍山米斛也似一遭轮回:历经挑杂、剪根、去叶、分拣、炒制、清洗、摊晾、剥叶鞘、绕条、加箍、烘焙、紧胚、复焙、放胚、去箍、整形、打毛、分级的18道关卡磨砺后,脱下一袭青衣、披上一身金甲,龙头凤尾,羽化登仙。

炒制鲜条是一件大事。从质朴的天青到夺目的鎏金之间,是玄妙的造化尺度,也是众多匠人难以逾越的距离。铁锅温度高达110-120摄氏度,需要用手翻炒5-8分钟。鲜条在高温炙烤下,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声音微茫,却宛如天籁。通过数不清的尝试摸索,戴亚峰悉知炒制的温度、速度与力度的对枫斗品质的决定性影响。他像在竹林翻飞的武侠高人,在出手的刹那间,将数十年积累之功,化作柔和内敛上下翻腾,由手到心、随物赋形。

绕条与加箍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对力道力度的要求极为苛刻。炭火软化了米斛筋骨,似乎驯服来自霍山的野性。对于有些人,专注早已成为习惯。戴亚峰一边揉搓,一边把茎条缠绕在直径仅2毫米的不锈钢丝上,再以龙须草固定首尾,不干不扰、不急不躁。绕条时,不仅要保持炒条紧实不散,还要扭出细小裂口,保证后期烘焙水分挥发和品鉴冲泡时营养析出。
之后,80℃的炭火,60分钟的烘焙,几次反复。龙须草是米斛的伴生植物,有清热安神之效,烘烤中,龙须草香通过细微的裂口渗入米斛,复合了九仙尊枫斗独有的糯米香味。此时,需要时刻观察着绕环的松紧程度,不断紧胚直至干燥,防止石斛枫斗松散。同时要避免根头和茎梢折断,保持龙头凤尾的完美形状。心手相应,器火交融,初生时的模样已被洗礼过几世几回,终在烟火中请出一片金黄。

当时光掷地有声地划过指尖,自然与技艺的魅力再次显现。去箍打毛整形后,一颗颗风骨昂扬的米斛枫斗终于修成正果。
以手,以目,以心。戴亚峰结合传统工艺,创新了“保色、定形、提香”工序,让米斛在循序渐进中增固香韵。经他的双手炮制的枫斗,饱满敦实、筋骨劲道,有效成分不易损失且易储存。霍山石斛本就珍稀,而能将5厘米左右长度的干草打磨出龙飞凤翔的磅礴气势来,更是少之又少。每一颗都堪称稀世的艺术孤品!

![]()
再次开封时,九仙尊霍山米斛枫斗散发着鲜活气息,残留些许大别山山谷的幽香。沸水焖泡,糯香四溢。一杯入口,三春不忘——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喝到这一杯。
这是山的味道,风的味道,水的味道,也是岁月的味道,更是与历史一脉相承的石斛本身的滋味。所有的传奇和辉煌,都在这一盏大师斛汤中找到了注解。
- 相关报道
-
-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Clin Epigenet 发现:这条起跑线早在爸爸的精子里,表观遗传密码藏着健康答案 (2025-10-27)
- 终结持续25年的争论!娄智勇/饶子和等团队合作最新Cell (2025-10-26)
- 上海药物所×临港实验室合作发表Cell论文:基于结构发现新型抗抑郁小分子 (2025-10-26)
- Mol Cancer:阻断甲状腺激素受体为前列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2025-10-26)
- Science子刊:卞修武团队发现增强CAR-T细胞抗肿瘤效果的基因修饰策略 (2025-10-26)
- Nature Biotechnology:直击囊胚“混沌期”——长时程活体成像首次捕捉人类囊胚的染色体分离灾难 (2025-10-26)
- JNCCN:戒烟也应当是癌症治疗的一环!13万名癌症患者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癌症确诊后及时戒烟可大幅降低死亡风险,改善手术预后 (2025-10-26)
- NEJM:人工视网膜,帮助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视力 (2025-10-25)
- 华中师范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开发治疗白血病的多肽类药物 (2025-10-25)
- 《科学》:膳食脂肪重塑昼夜节律!加州大学科学家发现,饮食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会影响昼夜节律,是人体生物钟与季节匹配与否的关键 (2025-10-2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