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年轻人群脑血流量在特定脑区有中等遗传度 |
![]() |
血液灌注是指流经一个器官或组织体的毛细循环血流速率,是所有器官的重要生理特性,对大脑具有重要意义。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重量仅占体重的2~3%,但正常成人全脑血流量约为800~1000毫升/分钟,占每分钟心脏搏出量的20%。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是指每100g脑组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血流量,被认为是大脑新陈代谢和神经活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CBF失调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潜在神经影像生物标志物。既往研究发现CBF受遗传因素影响,但这些研究多关注中老年人,目前尚无对年轻人群CBF的遗传性报道。
为了研究年轻人群CBF的遗传度并探索其脑区特异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媛带领的团队,并与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工程师党祎合作,开展了一项双生子研究。该研究招募了130名同性别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的双胞胎志愿者,通过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进行CBF测量,并从Harvard-Oxford模板脑区、脑叶、脑动脉灌注区域三种不同空间尺度,分析了各脑区CBF的遗传度。
研究表明,年轻人大脑左前动脉和大脑右后动脉灌注脑区的CBF受中等程度遗传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额叶、扣带回和纹状体等脑区,且左半球脑区的遗传度最高。这表明遗传因素对年轻人群特定脑区CBF有影响。上述成果拓展了科学家对发育中大脑CBF遗传基础的认知,并强调了脑区水平分析对理解CBF遗传度的重要性。此外,研究发现,年轻人群中皮层脑区CBF遗传度低于文献报道的中老年人人群,为了更好地剖析年龄与CBF遗传度之间的关系,将在更大的年龄范围内对CBF的遗传度进行研究。
鉴于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易受情绪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影响,探究该人群CBF的遗传度,有助于识别CBF异常精神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因此,该研究对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并强调了进一步研究遗传在脑功能和心理健康中的作用的必要性。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Cerebral Cortex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人才项目、国家、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心理所 揭榜挂帅 项目的支持。澳门大学的研究人员参与工作。

- 相关报道
-
- Cell:指出一篇与冠状病毒抗病毒药物开发相关的研究存在缺陷 (2025-07-30)
- 《科学》:糖尿病治疗重大突破!科学家开发新型分子胶,可将RAS与PI3K亲和力提高500倍,无需胰岛素也可降糖 (2025-07-30)
- 打破昼夜节律局限!Nat Neurosci:CLOCK 基因揭秘人类大脑认知超凡进化的关键密码 (2025-07-30)
- ACS Nano:浙江大学研究发现,人类卵泡液和精浆中存在纳米塑料,影响受精能力和精子质量 (2025-07-30)
- Cell Genomics:AI 助力抗癌新突破!机器学习模型精准预测肿瘤侵袭性 (2025-07-30)
- Cell:我国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策略实现了蛋白质的快速高效进化 (2025-07-29)
- 第四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2025-07-29)
- 2025年7月Cell期刊精华 (2025-07-29)
- Cell:告别“单兵作战”!SPIDR技术开启“联合作战”新纪元,一次实验看清数十种RNA调控蛋白的“社交网络” (2025-07-29)
- Nature:中国学者开发基因编辑蚊子,有望终结疟疾传播 (2025-07-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