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慧团队等筛选到人类“年轻”基因集合,单因子基因治疗逆转骨关节衰老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3-10-13 10:24
该研究是合作团队于2021年明确人类全基因组衰老促进基因名录(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1)之后,针对人类基因组中衰老抑制基因,首次系统筛选出SOX5等新型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曲静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课题组、任捷课题组合作,在 Stem 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CRISPR activation screening in senescent cells reveals SOX5 as a driver and therapeutic target of rejuvena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通过基于人间充质前体细胞(human mesenchymal precursor cell,hMPC)的全基因组功能增益(Gain-of-Function)筛选,鉴定出一系列促更生因子(rejuvenation factor),其中转录因子SOX5为筛选名单中全新、强效的更生因子,它可通过靶向激活HMGB2的表达来重塑衰老细胞,重启细胞活力。
更为重要的是,基于SOX5过表达的 基因疗法 可以延缓小鼠关节衰老,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并改善骨症状。这为人类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研究团队基于团队前期建立的人间充质前体细胞衰老研究体系,利用CRISPR激活(CRISPR activation,CRISPRa)工具介导的基因功能增强筛选技术,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两万多个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了全面排查,首次系统鉴定人间充质前体细胞的更生因子合集。通过对排名前列的强效更生因子开展独立功能分析,研究团队证实了这些因子的激活均可延缓人间充质前体细胞衰老,提示这个更生因子合集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基因资源库。其中,转录因子SOX5与山中因子中的SOX2属同一蛋白家族,且表现出显著的促细胞年轻化能力,因而成为研究团队关注的焦点。
接下来,研究团队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结合多种生理与病理性人类细胞衰老模型,证实SOX5可在不改变细胞身份的前提下促进人类细胞更生。为进一步探究更生背后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通过表观和转录组学技术联合分析SOX5的作用靶点,发现SOX5可作为转录激活因子结合于衰老抑制基因HMGB2增强子区域,从而激活HMGB2的表达,启动了细胞年轻化进程。与之相对,抑制SOX5或HMGB2表达会加速细胞衰老。由此,研究团队揭示了SOX5-HMGB2轴或可作为干预人类细胞衰老的关键靶标。
随后,研究团队通过在老年小鼠关节给予SOX5基因治疗验证其潜在应用价值。结果显示SOX5基因治疗可有效延缓关节细胞衰老,抑制骨赘和滑膜增生,降低关节腔炎症水平并促进软骨再生。行为学实验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果,即治疗组动物的肢体抓力显著提升。
进一步,研究团队平行比较了SOX5基因治疗和山中因子OSKM基因治疗在延缓骨关节炎方面的效果。两种处理在多项关节衰老的评价指标上效果相当,但由于SOX5单因子治疗不会引起细胞身份的改变,且SOX5单因子核酸编码序列较短,更容易在细胞中均衡表达,因而在长期干预效果上可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综上,基于SOX5的基因疗法或有望实现器官衰老的干预,助力延长健康寿命。
该研究是合作团队于2021年明确人类全基因组衰老促进基因名录(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1)之后,针对人类基因组中衰老抑制基因,首次系统筛选出SOX5等新型促更生因子。该研究加深了科学界对衰老程序化理论的认识,揭示了独立于重编程因子的全新细胞更生因子合集,并发展了逆转细胞和组织衰老的新型策略。这些新的知识和技术体系为阐明驱动衰老的分子通路、建立人类器官衰老及相关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及干预手段提供了新的可能。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北京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多家机构合作完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荆耀彬和蒋晓钰为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曲静研究员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研究员和任捷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获得科技部、国家委、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等项目资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ell:指出一篇与冠状病毒抗病毒药物开发相关的研究存在缺陷 (2025-07-30)
- 《科学》:糖尿病治疗重大突破!科学家开发新型分子胶,可将RAS与PI3K亲和力提高500倍,无需胰岛素也可降糖 (2025-07-30)
- 打破昼夜节律局限!Nat Neurosci:CLOCK 基因揭秘人类大脑认知超凡进化的关键密码 (2025-07-30)
- ACS Nano:浙江大学研究发现,人类卵泡液和精浆中存在纳米塑料,影响受精能力和精子质量 (2025-07-30)
- Cell Genomics:AI 助力抗癌新突破!机器学习模型精准预测肿瘤侵袭性 (2025-07-30)
- Cell:我国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策略实现了蛋白质的快速高效进化 (2025-07-29)
- 第四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2025-07-29)
- 2025年7月Cell期刊精华 (2025-07-29)
- Cell:告别“单兵作战”!SPIDR技术开启“联合作战”新纪元,一次实验看清数十种RNA调控蛋白的“社交网络” (2025-07-29)
- Nature:中国学者开发基因编辑蚊子,有望终结疟疾传播 (2025-07-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