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P:当心!含有过氧化苯甲酰的产品(部分抗痘产品、痤疮治疗产品)可能会产生高浓度的致癌物质苯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3-28 09:50
过氧化苯甲酰产品中的苯来自过氧化苯甲酰本身,有时是FDA规定限值的数百倍。这意味着这个问题广泛影响着含过氧化苯甲酰的产品,包括处方产品和非处方产品,因此必须采取紧急行动。有些痤疮治疗产品可能会消除色斑,但却暗藏危险:来自美国独立实验室 Valisure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含有抗青春痘成分过氧化苯甲酰(benzoyl peroxide)的产品中可能会产生高浓度的致癌物质苯。具体而言,在处方和非处方过氧化苯甲酰产品中,所形成的苯 含量都高得令人无法接受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3月14日发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Benzoyl Peroxide Drug Products Form Benzene 。
一些测试表明,某些产品中产生的苯的浓度超过了美国食品药品局()允许上限的 800 倍。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些治疗产品中苯的形成?
现有的测试表明,如果一些含有过氧化苯甲酰的产品在高温下储存或处理,比如在高温车辆中放置数天,就会产生高浓度的苯。
在一次测试中,一种祛痘产品在华氏 158 度(即70℃)的高温下存放了近 17 个小时。Valisure实验室不仅在产品中检测到了苯,而且在产品周围的空气中发现的苯气体是美国环境保护局允许长期接触的临界值的 1200 多倍。
据Valisure实验室的说法,接受检测的其他类型的痤疮治疗产品,如含有水杨酸或阿达帕林(adapalene)的产品,并不存在这一问题。
Valisure实验室还向 FDA 提交了一份公民请愿书,其中描述了对 175 种痤疮治疗产品的初步分析,发现其中 99 种产品含有过氧化苯甲酰,其中 94 种产品检测出苯。该公民请愿书敦促 FDA 召回并暂停销售含有活性药物成分过氧化苯甲酰的产品 。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FDA发言人周三(2024年3月6日)在一份声明中说,该机构已经收到了这份公民请愿书。该声明表示, 该机构根据各种来源提供的信息(如 Valisure 提供的信息)采取行动,但这些数据必须经核实准确无误且可重复后,才能用于做出监管决定,如建议暂停销售和召回产品。
图片来自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24, doi:10.1289/EHP13984
据美国癌症协会称,苯是美国使用最广泛的 20 种化学物之一,人们 主要通过呼吸含苯的空气 来接触苯。苯还用于多种产品,包括润滑剂、染料、洗涤剂和药物。
这已经不是Valisure实验室第一次就苯问题向 FDA 发出公民请愿信了。2022 年,该实验室在干洗发水产品中发现了苯,并敦促 FDA 要求召回。2021 年,该实验室在防晒霜中检测到了苯。
但 Valisure实验室指出,这份最新的报告有很大不同。Valisure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兼总裁David Light说, 这次发现的过氧化苯甲酰的基本不稳定性和苯的形成,与 Valisure 以前在防晒霜、洗手液和其他消费品中发现的苯有很大不同。
他说, 这次发现的过氧化苯甲酰的基本不稳定性和形成来源与Valisure之前在防晒霜、洗手液和其他消费品中发现的苯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防晒霜和其他消费品中发现的苯是来自受污染成分的杂质。然而,过氧化苯甲酰产品中的苯来自过氧化苯甲酰本身,有时是FDA规定限值的数百倍。这意味着这个问题广泛影响着含过氧化苯甲酰的产品,包括处方产品和非处方产品,因此必须采取紧急行动。 (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Kaury Kucera et al. .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24, doi:10.1289/EHP13984.
Carcinogen benzene can form in some acne treatments: Report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4-03-carcinogen-benzene-acne-treatments.html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国内唯一获批干细胞药物首位患者出院,国产干细胞药品取得临床应用突破 (2025-09-16)
- 《自然》:慢性压力毁血糖!科学家发现全新调控血糖神经通路,可快速调节肝脏糖生成,反复压力会钝化此通路,导致糖代谢受损 (2025-09-16)
- FDA监管趋严,如何影响中国创新药出海? (2025-09-16)
- JAMA子刊:重大突破!北京安定医院团队首次证实,ANK3可以预测liafensine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 (2025-09-16)
- 百奥赛图宣布Tubulis签署抗体许可协议以推进ADC疗法开发 (2025-09-16)
- Science:演化“剧本”的反转!植物,被低估的物种形成“效率大师” (2025-09-16)
- Nature Biotechnology:为“生物导弹”扩容——抗体-瓶刷偶联物(ABC)技术重新定义抗体偶联药物的设计边界 (2025-09-16)
- 【9月18日直播预告】揭秘 “微型器官” 诞生:IPSC 诱导类器官全流程技术细节+常见问题答疑 (2025-09-16)
- Gut:低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提示肝癌风险极低,有望重新定义“部分治愈”概念 (2025-09-16)
- 登上Cell子刊封面,苏州大学揭示儿童脑肿瘤神经母细胞瘤的发育可塑性 (2025-09-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