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小龙虾可以从环境中吸收锂元素,这3个部位含量最高 |
![]() |
来源:医诺维 2024-04-02 09:25
结果表明,小龙虾可以将环境中的锂离子转移到食物链中,锂含量最高的3个部位依次是胃肠道、鳃、肝胰腺,虾尾中也含有少量的锂。此外,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小龙虾的锂吸收也会增加。近日,美国密西西比学院的研究人员在《2024美国化学会(ACS)春季会议》上公布了两项最新研究结果,一项题为"Absorption of lithium in the various organs of crayfish in a laboratory environment",另一项题为"Temperature effects on adsorption of a new pollutant in crayfish"。
研究显示,小龙虾可以吸收大量溶解在水中的锂,从而积累在小龙虾体内,胃肠道中(虾线)的锂含量最多,其次是鳃、肝胰腺(虾黄),最后是尾部。此外,在温暖的环境中,比如夏季,小龙虾体内的锂含量可能最多。
小龙虾的 虾黄 其实是肝胰脏,它是小龙虾的消化器官,其功能跟动物的肝脏类似。除了肝胰脏,小龙虾的鳃、胃等大多数内脏也在头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购买了用于研究的小龙虾,在五只小龙虾的食物中添加了锂,同时给另外五只小龙虾添加了不含锂的食物。在为期1周后,分析了小龙虾四个器官中的锂含量,包括肝胰脏、鳃、胃肠道、尾部肌肉。
研究发现,胃肠道中(虾线)的锂含量最多,其次是鳃、肝胰腺(虾黄),最后是尾部肌肉。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研究人员喂给小龙虾的锂中,有27.5%从小龙虾胃肠道进入其他组织中。
众所周知,食物链上游的动物如果食用受污染的猎物,就会积累更高水平的有毒物质,因此锂元素可能会累积在小龙虾的捕食者身上,比如人类。
研究人员表示,小龙虾胃肠道中的锂含量最多,是因为在消化过程中,添加了锂的食物会留在那里。同时,在锂排出体外的过程中,会经过鳃和肝胰腺。而人们主要吃虾尾,尾巴似乎也会吸收锂,但不像其他三个部位那样容易。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温度对小龙虾锂吸收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小龙虾分别放置于10和32.2摄氏度的水箱中,并向水中添加了浓度一致的锂。
五天后,分析发现,与10摄氏度相比,32.2摄氏度水中的小龙虾,尾部肌肉的锂含量更多。这意味着,在温暖的环境中,比如夏季,小龙虾体内的锂含量可能最多。
不仅如此,在温暖的水中,小龙虾的重量也会减轻。然而,目前研究人员还不清楚小龙虾的体重减轻是否与积累的锂有关。
研究人员表示,作为水生生物,小龙虾会吸收大量溶解在水中的锂,将锂离子转移到食物链中。随着夏季的到来,捕捉和食用小龙虾将全面展开,研究结果凸显了锂污染对公共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是在实验室中完成,测试了小龙虾的锂吸收,以及各个器官的锂含量。至于人工养殖或野生的小龙虾是否含有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去证实。
总之,结果表明,小龙虾可以将环境中的锂离子转移到食物链中,锂含量最高的3个部位依次是胃肠道、鳃、肝胰腺,虾尾中也含有少量的锂。此外,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小龙虾的锂吸收也会增加。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ure:科学家揭示非抗生素药物对肠道微生物群落抗侵袭能力的影响 (2025-07-18)
- 重大突破!Nature:科学家揭示短肽解聚tau蛋白纤维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7-18)
- 《自然》双重磅:“是药三分毒”!15年追踪百万人,地高辛等常用非抗生素药物或通过破坏肠菌平衡,增加肠道病原体感染风险 (2025-07-18)
- 癌细胞为何偏爱“糖”?Nat Commun:癌细胞竟把“电厂”搬到细胞膜,糖酵解波成全球抗癌研究新热点 (2025-07-18)
- 恒瑞CLDN18.2-ADC治疗晚期胃癌的1期临床数据登上Nature Medicine,中山大学徐瑞华团队领衔 (2025-07-18)
- Nature Methods:从泊肃叶到库埃特!一场流体力学革命,引爆DNA测序成本与速度双重突破 (2025-07-18)
- 强生2025H1:达雷妥尤单抗68亿美元,传奇CAR-T全年冲刺20亿美元 (2025-07-17)
- MC:香港中文大学团队发现,STK3是攻破胃癌对化疗耐药的新靶点! (2025-07-17)
- Nature Biotechnology:破壁!AI为药物数据搭建“通用桥梁”,新药研发迎来“宇宙大一统”? (2025-07-17)
- 《自然》:肠菌才是抗癌“司令官”!日本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特定肠菌可激活肠道树突状细胞,远程奔赴肿瘤部位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2025-07-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