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赵英明/张迪团队等开发区分蛋白质乳酰化修饰同分异构体的新方法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7-21 12:09
该研究不仅开发了一套区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异构体的创新方法,而且揭示了KL-la作为细胞对糖酵解和Warburg效应的主要响应者的关键角色。赖氨酸乳酰化修饰,自2019年首次被报道之后,便因其在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潜在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这一翻译后修饰不仅为乳酸的非代谢功能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而且提供了一种新的蛋白质调控机制。赖氨酸乳酰化修饰有三种同分异构体:L-乳酰化(KL-la)、D-乳酰化(KD-la)以及羧乙基化(Kce)。这三种修饰都可能由糖酵解过程中的代谢产物所诱导。尽管已有研究指出这些修饰在细胞中的潜在存在,但它们在细胞核中的广泛分布情况以及与Warburg效应的关联性仍然是当前研究中的一个未解之谜。
2024年7月20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迪研究员,携手四川大学戴伦治教授、威斯康星大学李灵军教授以及芝加哥大学赵英明教授,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Lysine L-lactylation is the dominant lactylation isomer induced by glycolysi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采用了正交技术区分了三种赖氨酸乳酰化修饰的同分异构体,并确立了L-乳酰化修饰在细胞响应糖酵解过程和Warburg效应中的核心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异构体功能的理解,而且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基础。
2019年,芝加哥大学赵英明教授团队发表Nature论文上首次揭示了Warburg效应的产物L-乳酸能够驱动一种新型蛋白质修饰 赖氨酸乳酰化,张迪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随后,该修饰的立体异构体修饰 赖氨酸D-乳酰化(KD-la)也被发现存在于细胞中。KD-la是通过乙二醛酶途径产生的S-D-乳酰谷胱甘肽(LGSH)与蛋白质发生的非酶催化反应形成。乙二醛酶途径,一个高效的细胞解毒系统,由乙二醛酶1(GLO1)和乙二醛酶2(GLO2)两种酶组成,GLO1将糖酵解副产品甲基乙二醛(MGO)与谷胱甘肽结合形成LGSH,而GLO2则将其水解,生成D-乳酸并再生谷胱甘肽。MGO的高反应性使其能与多种蛋白质残基反应,包括半胱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其中与赖氨酸反应形成的N-ε-(羧乙基)赖氨酸(Kce)已在细胞中发现,尽管其水平低于MGO衍生的精氨酸残基修饰。目前,由于KL-la、KD-la和Kce具有相同的分子量和结构相似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分析难以区分它们,且KD-la和Kce是否能响应细胞糖酵解的动态变化尚不明确。
图2:糖酵解通路调控KL-la、KD-la和Kce三种乳酰化修饰异构体
为了解决这些基本问题,研究团队开发并应用了一系列正交技术,涵盖了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学方法,专门用于区分KL-la、KD-la和Kce这三种乳酰化异构体。通过这些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该研究证明了KL-la是细胞组蛋白上的主要乳酰化形式,其产生受高葡萄糖浓度和糖酵解过程的诱导,并且与代谢物乳酰辅酶A(lactyl-CoA)的浓度呈正相关。此外,该研究还发现,在糖酵解的下段途径受阻或乙二醛酶系统功能不完整的情况下,KD-la和Kce可以产生并且受葡萄糖浓度影响,进一步揭示了这些异构体在细胞代谢调节中的复杂性。
图3:用生物正交方法区分三种乳酰化修饰同分异构体,并证明KL-la是细胞内组蛋白上的主要乳酰化形式
综上所述,该研究不仅开发了一套区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异构体的创新方法,而且揭示了KL-la作为细胞对糖酵解和Warburg效应的主要响应者的关键角色。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细胞代谢调控机制的理解,而且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有助于深入探索乳酰化修饰在疾病发展和其他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迪研究员、四川大学戴伦治教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李灵军教授以及芝加哥大学赵英明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张迪研究员、芝加哥大学高晋军博士(目前担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研究员)以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朱致君博士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自然》子刊:终于轮到自然杀伤细胞了!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NK细胞也会被乳酸化,抗肿瘤免疫严重受损 (2025-06-17)
- CRISPR改写免疫疗法!Cancer Cell:科学家激活NK细胞抗癌潜能,直击肿瘤转移关键靶点 (2025-06-17)
- Nature Genetics:不再盲人摸象!革命性算法pgBoost整合多维信息,为GWAS变异找到真正的家 (2025-06-17)
- Cancer Cell:关闭这个基因,增强NK细胞抗肿瘤免疫 (2025-06-17)
- 研究揭示小麦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基因新模式 (2025-06-16)
- Sci Adv:四川大学张韵秋等团队研究揭示了空间有序的牙源性干细胞在哺乳动物出生后矿化器官发育中的关键作用 (2025-06-16)
- 华润三九与艾尔普再生医学就HiCM-188(iPSC心肌细胞)项目签订联合开发协议 (2025-06-16)
- 每天动一动,关节疼痛情绪愁全赶跑!Life Sci研究证实规律运动可改善骨关节炎疼痛、情绪及神经炎症 (2025-06-16)
-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当“别吃我”信号遇上“肿瘤GPS”——双功能抗体精准狙击实体瘤,让免疫细胞精准吃掉癌细胞! (2025-06-10)
- Gastroenterology:运动、肠道微生物与胃肠疾病——一场健康的“肠道革命” (2025-06-1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