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Nanotechnology:类器官中形态发生素的空间 |
![]() |
类器官(Organoids)是近年来在基础研究和个性化医疗中迅速发展的体外模型系统,它们可以模拟体内组织的某些特征。然而,尽管类器官在多种器官系统中的应用不断增加,但由于缺乏精确的生化信号调控,它们在成熟度和功能性上仍与真实组织存在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9月9日Nature Nanotechnology的研究报道 DNA microbeads for spatio-temporally controlled morphogen release within organoids ,提出了一种利用纳米工程化的DNA微珠(DNA microbeads)来实现类器官内部形态发生素(Morphogen)梯度的空间-时间精确控制。通过在鱼类胚胎和视网膜类器官(retinal organoids, RO)中引入DNA微珠,并结合可非侵入性光照解构技术,该方法成功实现了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d epithelium, RPE)的形成,同时保持了神经视网膜细胞类型的多样性。
视网膜类器官特别适用于这种研究,因为它们可以在小型鱼类如青鳉鱼(Medaka)中快速发育,且能够通过简单的基因改造获得转基因报告系统。尽管这些类器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体内视网膜的发育过程,但其细胞类型的多样性和空间组织结构仍不完全与体内一致。传统的方法,如利用微流控设备或水凝胶中的生化信号,难以在类器官内部实现精确的形态发生素梯度。该研究通过将可调节刚度的DNA微珠微注射至类器官中,实现在发育的任何阶段内生成可控的形态发生素梯度,从而为类器官的组织发育提供精确的生化信号。这一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类器官的复杂性,还为其他组织类器官系统的组织仿生提供了新途径。
通过这种方式,该研究展示了DNA微珠技术的广泛适应性及其在推动类器官更接近体内组织仿生方面的潜力。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 Aging:科学家揭示细胞衰老的秘密——如何在活体内追踪“老态龙钟”的细胞? (2025-07-18)
- 立异高!2024年度药物临床实验挂号总量4900项 (2025-07-18)
- 对于医疗东西分类调整无关任务的布告(征求意见稿) (2025-07-18)
- Cell子刊:母亲口腔病菌会传播到婴儿肠道,长期影响肠道免疫,增加肠炎易感性 (2025-07-18)
- JAMA子刊:GLP-1RA杀到IIH“门口”!科学家发现,使用GLP-1RA与特发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用药、手术和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2025-07-18)
- Nature:基于中国301个城市的前瞻性研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揭示气候变化下的温度相关住院负担 (2025-07-18)
- Nature:100多万人超15年追踪研究结果!科学家识别出能增加人类肠道感染风险的药物—微生物组互作机制 (2025-07-18)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王伟鹏教授受邀出席2025亚洲心血管麻醉大会 (2025-07-17)
- 解读:河北省欠缺会商药品独自付出保证任务 (2025-07-17)
- 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证信誉治理暂行方法 (2025-07-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