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开发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成像方法,可用于评估头颈癌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11-06 10:29
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它将细胞行为生物标志物分析与单个细胞形状和整个肿瘤组织结构的形态学分析相结合。在过去 30 年中,头颈癌的发病率大幅上升。在德国,每年约有 18000 到 20000 例头颈癌新发病例。尤其是中咽部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这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增加有关。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赫尔辛基大学、图尔库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数百份生物库头颈癌患者样本进行了单细胞水平的分析。这种新技术将行为指标和肿瘤及周围健康组织的结构结合起来,为每名患者建立了一种 指纹 ,可用于评估预后和对癌症治疗的反应。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10月28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Multiparameter imaging reveals clinically relevant cancer cell-stroma interaction dynamics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
两组患者
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它将细胞行为生物标志物分析与单个细胞形状和整个肿瘤组织结构的形态学分析相结合。这种方法确定了两组以前未被发现的新患者群体:第一组预后特别好,而第二组预后特别差。
这种差异是由特定的癌细胞状态和癌细胞周围组织的组成所造成的。在第二组患者中,疾病的侵袭性与癌组织和周围健康结缔组织之间的信号传导有关,其中这种信号传导是由表皮生长因子(EGF)介导的。
开发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成像方法,可用于评估头颈癌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
论文通讯作者、赫尔辛基大学的Sara Wickstr m教授说, 这些结果是我们对癌症发展和的了解的一个突破。我们首次证实恶性和本应健康组织中的细胞类型的某些组合对癌症的进展有很强的预后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种中枢信号通路,这种通路可以解释这种组合效应,并且可以通过药物靶向这种通路显著影响癌症的进展。
论文第一作者、赫尔辛基大学博士后 Karolina Punovuori 说, 此外,我们的方法还能识别出预后特别差的患者,这些患者将从积极的治疗策略中获益。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了一组预后良好的患者,对他们来说,只需进行手术等不太激进的治疗即可。这将有助于保持这组患者的。
正在开发的诊断测试
这种新的成像方法为头颈癌的精确诊断打开了大门。作者目前正在开发一种诊断测试,以便更准确地诊断这类癌症。此外,他们还在研究这种方法在等其他类型癌症诊断中的应用。
Wickstr m解释说, 我们的研究采用了机器学习和空间生物学领域的最新分析方法。我们分析了数百份患者样本和数百万个细胞,这只有在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才能实现。这项研究是癌症诊断新革命的一部分。我们相信,这种技术将大大提高癌症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准确性。通过抗体染色对癌症生物标志物进行成像已经在临床上使用。因此,这种方法不会特别昂贵,因为它只需要我们开发的算法和特殊的抗体组合。考虑到癌症治疗的成本,这实际上是相当经济实惠的。
虽然头颈癌属于较罕见的癌症,但它们在癌症中所占的比例却很大。在过去 30 年中,头颈癌的发病率大幅上升。头颈癌包括发生在口腔、咽喉、喉、鼻、鼻窦和唾液腺等部位的各种。
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是吸烟和饮酒,这大大增加了罹患这些癌症的风险。HPV感染在某些癌症(如)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头颈癌的五年生存率在 40% 到 70% 之间,不同的亚型有不同的预后。(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Karolina Punovuori et al. . Cell, 2024, doi:10.1016/j.cell.2024.09.04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ancer Cell:肿瘤内细菌,驱动癌症治疗耐药性 (2025-10-19)
- 哈医大最新研究登上Cell头条:从多组学视角揭示不同器官系统的衰老差异 (2025-10-18)
- Nature Biotechnology:FUGAsseM利器出鞘——一种基于微生物群落共表达的功能预测新范式 (2025-10-18)
- Cell:西湖大学卢培龙团队等首次从头设计出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在体内抑制神经元电活动 (2025-10-18)
- Cell子刊:毕楠/崔明/葛红等人揭示肠道菌群可预测肺癌巩固免疫治疗效果及放化疗毒性 (2025-10-17)
- Neuron:高郑润/徐天乐/吴逸雯等揭示中风后情绪障碍的新机制 (2025-10-17)
- Nature系列综述:西湖大学董晨院士系统总结CD8⁺T耗竭的调控因子 (2025-10-16)
- 由趋势观前沿:毕马威正式发布第三届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报告 (2025-10-15)
- 从“假基因”到“致病元凶”!Brain新研究:SSPOP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诱发儿童癫痫,多模型证实其功能与致病机制 (2025-10-15)
- Science:“吃不胖”的免疫学新解——T细胞胆固醇稳态是决定膳食脂肪吸收的关键 (2025-10-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