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杨青团队破解害虫防御和解毒机制,为开发绿色农药奠定基础 |
来源:生物世界 2024-12-29 12:29
这个“X”型的分子完美地将转运蛋白“卡”在底物结合构象中,不能结合ATP完成农药分子的外排功能,因而为解决抗药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杨青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Squeeze pumping of lipids and insecticides by ABCH transporter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ABCH转运蛋白转运脂质和外排农药的分子机制,并获得了能够抑制转运功能的小分子抑制剂。简单来说,研究解析了害虫的 外部防御 和 解毒 机制,并找到了能直接用于合成绿色农药的有效成分。该研究为理解昆虫抗药性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设计并研发安全、低抗性的绿色农药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害虫的斗争
人类与害虫的斗争是一场旷日持久、没有硝烟的 战争 。
在漫长的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作物病虫害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因农作物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高达40%,经济损失超过2200亿美元。
虫口夺粮 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此前,人们尝试过喷洒农药、气味引诱、引入天敌等多种防治手段,但由于抗药性的增加和成本过高等因素,导致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人们逐渐意识到,相比 万能 农药,我们更需要一种对害虫更 专一 的农药,于是,靶向农药应运而生,所谓靶向,就是以害虫为靶,针对害虫独特的结构特征而量身打造的一种农药,因其专一性强、安全高效、无污染,又被称为绿色农药。
而创制靶向农药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农药分子靶标。农药分子靶标是指农药在分子水平上作用的特定生物分子或蛋白质,它们能够直接影响害虫的生命活动。
在这项研究中,杨青团队发现了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ABCH转运蛋白,研究发现,这类蛋白负责将脂质运输到昆虫表皮,参与昆虫表皮脂质屏障的构建,并与抗药性直接相关,ABCH只存在于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中,不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中,因此是一个理想的农药分子靶标。
杨青团队解析了ABCH转运蛋白的冷冻电镜结构,首次揭示了ABCH转运蛋白运输脂质和农药的完整过程,这是昆虫学和农药靶标学领域的突破,为开发绿色农药奠定了重要基础。
图1. ABCH运输脂质和农药分子的机制
破解害虫的 脂质转运 机制
表皮是昆虫自我保护的第一道屏障。昆虫表皮中不溶于水的脂质成分,可以防止昆虫体内水分的蒸发并防止病原体入侵、减少外源物质和毒素的渗透,从而保证了昆虫对各类严苛自然环境的强大适应能力。
ABCH转运蛋白是昆虫将体内的脂质转运到表皮的工具。没有ABCH,昆虫就会死亡。ABCH转运蛋白为什么能转运脂质,它的机制是什么?
杨青团队发现,ABCH转运蛋白优先转运昆虫表皮中的重要脂质成分 神经酰胺。神经酰胺具有保湿和抗菌的功效。ABCH招募细胞膜中的神经酰胺,让它结合在一个狭窄、细长的 拱形 通道中,在ATP水解提供的驱动力下,形成一种 挤压泵 将神经酰胺分子转运到细胞外。
解析昆虫独特的 解毒 机制
杀虫剂抗性问题带来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残留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找人畜安全的绿色杀虫靶标,阐明昆虫耐药性机制,对于抗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杨青团队发现,ABCH除了具有转运脂质方面的生理功能外,还具有外排杀虫剂的功能,因而与害虫的耐药性产生相关。杨青团队发现,ABCH每次招募两个杀虫剂 苯氧威 分子进入 拱形 转运通道,在ATP存在下,将具有细胞毒性的 苯氧威 分子排出细胞外。
该项研究为理解ABC转运蛋白介导的杀虫剂抗性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将有力推动抗药性问题的解决和害虫绿色防控新产品研发进程,为实现安全、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图2. ABCH参与脂质转运和杀虫剂解毒
筛选获得ABCH小分子抑制剂
作为这项研究挑战的一部分,杨青团队筛选获得了能抑制ABCH的转运功能的小分子LMNG。这个 X 型的分子完美地将转运蛋白 卡 在底物结合构象中,不能结合ATP完成农药分子的外排功能,因而为解决抗药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在过去几十年中,关于人和微生物ABC转运蛋白抑制剂的筛选以及抑制机理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人们发现绝大多数抑制剂的工作机制是阻断跨膜转运通道或阻断ATP的水解。杨青团队发现LMNG可以通过 双重锁 机制同时阻断ABCH的转运通道与ATP水解。这一新的抑制机理的发掘为基于LMNG骨架设计靶向ABCH的高效杀虫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为该论文的第一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杨青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陈金利、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段燕伟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Nature:个体化的血液计数或能帮助对人类常见疾病进行早期干预 (2024-12-30)
- 肝衰竭研究新突破!Cell Biol Toxicol:肝祖样细胞来源胞外囊泡可促进肝脏再生 (2024-12-30)
- 【盘点】2024年肿瘤学领域的十位先锋人物!GSK、强生、默克等公司上榜,共同引领癌症治疗的新时代 (2024-12-30)
- 厦大科学家领衔发表两篇Nature论文,揭示石胆酸表现出热量限制的抗衰老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2024-12-30)
- JAMA:一种更新的乙肝疫苗或能更好地保护HIV感染者抵御乙肝病毒的感染 (2024-12-30)
- 一起颤抖吧,胖就少穿点!Nature子刊论文显示,打寒战可改善代谢和心脏健康 (2024-12-29)
- Cell:杨青团队破解害虫防御和解毒机制,为开发绿色农药奠定基础 (2024-12-29)
- 靶向蛋白降解三大未来方向 (2024-12-29)
- 研究揭示十字花科果实形状多样化的调控机制 (2024-12-29)
- Cell子刊:我国科学家发现米替福新可以让衰竭的CAR (2024-12-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