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一种更新的乙肝疫苗或能更好地保护HIV感染者抵御乙肝病毒的感染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12-30 11:17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HIV感染人群和此前对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群中,相比三倍剂量的HepB-alum疫苗而言,两倍剂量和三倍剂量的的HepB-CpG疫苗策略或能让受试者获得更好的血清保护应答。对乙肝疫苗无反应在HIV感染者中很常见,从而就会导致个体对乙肝病毒感染变得更加易感。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上题为 HepB-CpG vs HepB-Alum Vaccine in People With HIV and Prior Vaccine Nonresponse The BEe-H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新型乙肝疫苗明显优于旧的疫苗,其能在此前接种疫苗没有反应的HIV感染人群机体中诱导出保护性的抗体反应。
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携带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佐剂(CpG,cytosine phosphoguanine adjuvant)的乙肝疫苗(HepB-CpG,商品名为Heplisav-B)能在高达99.4%的受试者机体中诱导出保护性水平的抗体,而在使用氢氧化铝佐剂(aluminum hydroxide adjuvant)的乙肝疫苗(HepB-alum,商品名为Engerix-B)的受试者中,仅有80.6%的个体会出现这种保护性作用。研究者Kristen Marks教授说道,这些研究结果为大量无法因过去乙肝疫苗获得保护力的HIV感染者能提供一条潜在的保护道路。
乙肝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分娩时体液的转移、性行为、吸毒期间共用针头来传播的,其能建立一种慢行切通常无症状的肝脏感染,患者后期会进展为或;据WHO估计,2022年全球就有超过2.5亿人患有慢性肝炎,而且当前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在美国,在感染HIV的人群中,大量乙肝患者占到了5%至10%的比例,HIV感染者通常会出现力损伤,这就会限制其机体抵御乙肝病毒或在接种疫苗后产生而保护性免疫反应的能力。
图片来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827546
研究者表示,BEe-HIVe试验(HIV感染者乙肝疫苗B增强试验)是一项3期研究,其主要包括来自北美、南美、非洲和亚洲40个地点的561名参与者,参与者是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但缺乏保护性水平抗体的HIV感染者,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HIV临床试验中心在切尔西和上东区设有试验点,其在纽约市招募了参与者,并为研究的总体成功做出了贡献。每名参与者都接受了HepB-CpG或HepB-alum,两种类型的疫苗都使用了相同数量相同实验室制造的乙肝病毒蛋白来有到机体的抗乙肝病毒反应,其主要区别在于佐剂,而佐剂是一种能添加到疫苗中的化合物,其能刺激宿主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反应。
早在2017年,美国就批准HepB-CpG用于成年人,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医生喜欢这种疫苗的程度胜于铝佐剂疫苗,因为其能增强HIV感染者机体抵御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而这些感染者机体中很少或并没有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保护力。此前研究发现,Heplisav-B能在对传统乙肝疫苗反应不佳的和终末期肾病患者机体中诱导较高比率的保护性抗体反应,在本研究的早期部分,研究人员还发现,Heplisav-B能在100%此前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HIV感染者中诱导出一定的保护性抗体反应。
这项最新的分析包括三个组,即三倍剂量的HepB-CpG疫苗组、三倍剂量的HepB-alum疫苗组和两倍剂量HepB-CpG疫苗的标准方案,其中两组Hep-CpG优于HepB-alum组,其中99.4%(三倍剂量组)和93.1%(两倍剂量组)的个体能表现出疫苗诱导抗体的保护性水平,而HepB-alum疫苗组的比例则为80.6%,此外该试验并没有发现新的安全问题。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联合研究对抗体反应的持久性进行后续深入分析。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HIV感染人群和此前对乙肝疫苗没有反应的人群中,相比三倍剂量的HepB-alum疫苗而言,两倍剂量和三倍剂量的的HepB-CpG疫苗策略或能让受试者获得更好的血清保护应答。(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Kristen M. Marks, MD1; Minhee Kang, PhD2; Triin Umbleja, MSc2; et al , JAMA (2024). DOI:10.1001/jama.2024.2449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ell:震惊!首次发现肠道微生物释放抗癌胆汁酸,阻断雄激素信号传导,从而增强T细胞的癌症杀伤能力 (2025-04-19)
- 大脑成微塑料“垃圾场”?Nature子刊:痴呆患者脑内微塑料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人,8年飙升50%! (2025-04-19)
- “无糖”饮料居然会越喝越饿?最新Nature子刊: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会增加大脑饥饿调节中心的活动,刺激食欲,特别是对女性/肥胖者 (2025-04-19)
- 《自然》双重磅:重大突破!两项早期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试验结果发表,治疗安全性高,并显示出运动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改善 (2025-04-19)
- Cell:科学家揭秘先天基因密码如何影响癌症发展?有望开启精准医疗新时代 (2025-04-18)
- 氰化物的逆袭!Nat Metab:科学家揭秘氰化物从致命毒药到细胞信使的惊人转变 (2025-04-18)
- BMJ:死亡风险降低62%!中山大学团队首次证实,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可将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提至90%以上 (2025-04-18)
- Cell重磅:肠道菌群竟能通过产生的胆汁酸增强抗肿瘤免疫!一作已回国加入厦门大学 (2025-04-18)
- CD:科学家发现抑癌蛋白p53缺失诱发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2025-04-18)
- 改写生命密码!iScience:工程病毒样颗粒在类器官中“出手”,成功将囊性纤维化关键突变G542X转为G542R (2025-04-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