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于颖彦教授发表类器官活库的标准化建设与挑战综述 |
在生物医药领域,药物研发、疾病与治疗以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均离不开实验模型。比如细胞系与实验动物。前者在体外长期培养中历经基因组变异压力的选择,已难以反映原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对药物治疗反应。故利用系开展的药物筛选体外治疗有效,但在后续临床试验中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而实验中常用的动物模型,比如缺陷小鼠动物模型和人源性异种移植瘤模型,在疾病与肿瘤的发病机制研究、新型分子靶点鉴定以及临床前治疗药物敏感性评价中可发挥一定作用,但因缺乏完整的免疫系统,与人类生长体系尚存在相当的差异。
2009年问世的类器官作为新型实验模型,可以实现对多种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低温保藏和复苏后再利用,作为体外活组织库受到生物医药界青睐。2022年底,美国通过的一项新法案提出,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可不再强制进行动物实验,可采用类器官芯片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作为替代品,奠定了类器官这种新型实验模型在新药研发中的地位。随着类器官在生物医药研究、临床转化研究应用范围扩大,该领域中的技术标准制定与实施问题应运而生。
类器官构建的标准化是指对组织样本前处理、3D细胞培养、类器官传代、类器官冻存、类器官复苏、类器官表型鉴定、类器官基因谱分析以及类器官质量评估等多环节进行规范化操作和管理,确保产出的类器官质量高且性能稳定。
我国标准化体系分成五个层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自2022年初首个《人胃肠上皮组织类器官的构建与保藏操作指南》团体标准(T/CMBA 017-2022)发布并实施以来,截止到2024年6月,国内外已经有多部类器官相关的团体标准及临床诊治指南问世,为不同组织细胞源性类器官构建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性文件。
类器官模型研发及标准化建设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多种组织细胞来源的标准及疾病模型尚处于空白。已经出台的类器官相关标准主要为团体标准,尚未上升到国家标准层面。国际上也缺乏类器官构建统一的标准。此外,更加仿真的类器官构建技术还在研发阶段,比如实体肿瘤类器官与肿瘤微环境细胞的共培养体系需要不断完善,组织细胞类器官与病原微生物的共培养系统需要探索。除了本文介绍的成体干细胞源性类器官外,iPSC/ESC源的类器官构建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解决某些罕见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等缺乏研究模型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标准化类器官培养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促进类器官培养的自动化,提高质量评估的精准性与效率。标准化类器官培养技术与临床大数据或基因组大数据相结合,有助于新药研发及药物敏感性精准预测。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湖南提升医疗保证质量 群众看病负担无效加重 (2025-01-22)
- Adv Sci:低剂量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疗法或有望有效减缓机体肿瘤的生长 (2025-01-22)
- Nature Medicine:脑机接口,让瘫痪者也能玩电子游戏 (2025-01-22)
- 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于颖彦教授发表类器官活库的标准化建设与挑战综述 (2025-01-22)
- 什么时候更适合安装假肢?湖南国安一招告诉你! (2025-01-22)
- JAMA子刊:太极拳与rTMS联手出击,改善老年人睡眠和认知功能的新希望! (2025-01-21)
- 重磅!国家杰青/优青项目没了!避免“帽子化” (2025-01-21)
- Front Cell Neurosci:科学家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大脑类器官技术来揭示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 (2025-01-21)
- 国度医保局:2024年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 (2025-01-21)
- 共济金额超500亿元!2024年职工医保团体账户省内共济3.71亿人次 (2025-01-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