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囊泡大危机!Cell:癌症患者体内的血栓竟源自肺部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2-21 10:14
血凝块通常是身体为了止血而形成的“急救员”,但在癌症患者中,这些“急救员”却可能变成“捣乱分子”——它们在没有伤口的情况下形成,堵塞血管,切断器官的血液供应,甚至成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在一项突破性的临床前研究中,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癌症患者体内的血凝块(也称为血栓)形成并非像过去认为的那样源于其他器官,而是对来自肺部的信号作出的反应。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观念,揭示了血栓形成的新机制。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5年2月11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the lung pro-thrombotic niche drive cancer-associated thrombosis and metastasis via integrin beta 2 。
血凝块通常是身体为了止血而形成的 急救员 ,但在癌症患者中,这些 急救员 却可能变成 捣乱分子 它们在没有伤口的情况下形成,堵塞血管,切断器官的血液供应,甚至成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这项新研究揭示,肿瘤通过释放一种名为趋化因子的蛋白质(可以理解为 化学信使 )来驱动血栓形成。这些趋化因子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激活肺部的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促使它们释放一种附着在血小板上的小囊泡,最终形成致命的血凝块。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David Lyden博士形象地解释道: 过去我们认为血栓形成与血管壁或肿瘤本身有关,但现在我们发现,肺部才是这场 血栓风暴 的源头。这就像发现了一个隐藏的 指挥中心 ,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癌症相关血栓的理解。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Jacqueline Bromberg博士补充道: 许多癌症患者面临高血栓风险,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背后的原因,还为开发新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
论文第一作者Serena Lucotti博士分享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 我们回顾了尸检研究,发现高达60%的癌症患者死于血栓,而非癌症本身。这非常令人遗憾,因为我们有预防血栓的药物,但它们可能导致出血风险,所以我们不能随意给所有患者使用。更糟糕的是,我们目前无法准确预测哪些患者会从这些药物中受益。
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现象,研究团队在小鼠和人体组织中进行了实验。他们发现,不同类型的肿瘤会释放不同量的趋化因子CXCL13。例如,乳腺癌和黑色素瘤释放的CXCL13较少,但如果这些肿瘤扩散到肺部,它们会 就地取材 ,通过局部影响肺部的巨噬细胞来触发血栓形成。相比之下,胰腺癌则像 CXCL13工厂 ,将大量CXCL13分泌到血液中,远程激活肺部的巨噬细胞,无需靠近肺部即可引发血栓。
更有趣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种潜在的 解药 。他们开发了一种抗体,可以阻断巨噬细胞释放的小囊泡与血小板的结合。接受这种抗体治疗的小鼠不仅血栓减少,癌症转移也显著降低。Lucotti博士兴奋地表示: 这非常重要,因为目前针对转移性癌症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我们正在开发一种人类抗体,希望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整合素 2(一种粘附分子)可能成为预测血栓风险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分析癌症患者的血液样本,他们能够根据整合素 2的水平准确区分血栓风险的高低。这一发现为未来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Lyden博士总结道: 癌症不仅仅是一种局部疾病,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我们不仅要关注肿瘤的转移,还要警惕像血栓这样的全身性并发症,它们同样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这项研究不仅为癌症相关血栓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开发更精准的治疗策略铺平了道路。(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Serena Lucottiet al. .Cell, 2025, doi:10.1016/j.cell.2025.01.025.
Cancer s Ripple Effect May Promote Blood Clot Formation in the Lung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百奥赛图与百济神州达成抗体分子许可协议,加速创新药物开发 (2025-07-10)
- Nature Biotechnology:基因编辑的“瑞士军刀”!16种序列特异性编辑器诞生,实现对DNA的“按需编程” (2025-07-10)
- STTT:膳食脂肪酸调教T细胞!港大团队发现,棕榈酸会削弱γδ-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而油酸可逆转 (2025-07-10)
- 《神经病学》:重大人生打击,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病理发展和大脑结构的变化有关! (2025-07-10)
- J Hematol Oncol:突破T细胞白血病治疗瓶颈——双靶点CAR-T细胞有望带来新希望 (2025-07-09)
- 《自然·医学》:世卫组织最新预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万会患胃癌,76%归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2/3发生在亚洲 (2025-07-09)
- 精鼎医药宣布两位 FDA 权威专家加入我司咨询团队,进一步增强监管事务、医学及 AI 领域专业实力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干细胞球联手纳米颗粒水凝胶精准改善糖尿病创面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新突破 (2025-07-08)
- J Anim Sci Biotechnol研究揭秘美味密码:益生菌联手重塑肠道菌群,经肠-肌轴提升猪肉鲜味与品质 (2025-07-08)
- Science: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