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新研究表明EBV感染也会增加多发性硬化症风险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3-12 11:47
这项新的研究证实,针对EBV蛋白EBNA1的抗体可能会无意中与大脑中一种名为GlialCAM的类似蛋白发生反应,这可能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症的产生。在症(multiple sclerosis)中,针对常见的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的抗体会意外攻击大脑和脊髓中的蛋白。一项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新研究表明,某些抗EBV抗体和遗传风险因素的结合可能与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大大增加有关。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期刊上。

据估计,90%至95%的成年人是EBV携带者,并已形成针对该病毒的抗体。许多人在儿童时期感染,症状很少或没有症状,但在年轻人中,该病毒可引起腺热。感染后,这种病毒在体内处于休眠(潜伏)阶段,没有活跃的病毒产生。
攻击大脑中的蛋白
每名系统攻击大脑和脊髓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都是EBV的携带者。然而,这种关联背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如今,这项新的研究证实,针对EBV蛋白EBNA1的抗体可能会无意中与大脑中一种名为GlialCAM的类似蛋白发生反应,这可能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症的产生。该研究还展示了抗EBV抗体和多发性硬化症遗传风险因素的不同组合如何导致风险增加。
卡罗林斯卡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的神经学教授Tomas Olsson说, 更好地理解这些机制可能最终会为多发性硬化症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治疗方法。
他与Ingrid Kockum教授和助理教授Olivia Thomas一起领导了这项研究。
研究人员分析了650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和661名健康人的血液样本。他们比较了针对EBV病毒蛋白EBNA1的抗体水平和针对GlialCAM和大脑中另外两种蛋白ANO2和CRYAB的误导抗体水平,其中这两种蛋白也与EBNA1相似。
抗体水平升高
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检测到所有这些抗体水平升高。高抗体水平与多发性硬化症的遗传危险因素(HLA-DRB1*15:01)相结合,与这种疾病风险的进一步增加有关。保护性基因变体(HLA-a*02:01)的缺失与任何靶向大脑蛋白的抗体的结合也与这种疾病风险的显著增加有关。
斯坦福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Lawrence Steinman说, 这些新的发现为我们理解遗传和免疫因素如何在多发性硬化症中相互作用提供了另一块拼图。
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如今计划分析在多发性硬化症发展之前收集的样本,看看这些抗体何时出现。Olsson说, 如果它们在疾病发作前就已经存在,它们可能有可能被用作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Neda Sattarnezhad et al,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5). DOI: 10.1073/pnas.242498612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警惕“超级大肠杆菌”!它堵死肠道细胞“自我牺牲路”,新研究破解抗耐药密码 (2025-10-27)
- Nature Genetics:我们沿用20年的小鼠参考基因组,究竟错过了什么?一份T2T图谱的完整答案 (2025-10-26)
- 情感传染!南方医科大学最新论文登上Science封面 (2025-10-26)
- Nature Biotechnology:数据基准与算法创新的双轮驱动——DeepSomatic研究定义的基因组学发现新范式 (2025-10-25)
- Nature:当饥饿遇上荷尔蒙——大脑如何权衡母爱与生存? (2025-10-25)
- 加科思药业在AACR-NCI-EORTC国际大会公布泛KRAS抑制剂(JAB-23E73)临床前数据 (2025-10-24)
- 《柳叶刀》:减肥神药,暗藏护心秘法!迄今最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司美格鲁肽的心脏保护作用与基线肥胖和体重减轻无关,或有独特保护机制 (2025-10-24)
- Cell子刊:脂肪细胞脂解,激活上皮干细胞,促进毛发再生 (2025-10-24)
- AJPCP:线粒体钾通道调节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为新的肥胖治疗铺平道路 (2025-10-24)
- 生育力下降别只怪卵子!Science:卵巢里的神经、胶质细胞才是“隐形操控者” (2025-10-2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