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ancer Res:慢性压力和肥胖或会联手加速胰腺癌的发展和生长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3-12 13:52
本文研究不仅让我们对胰腺癌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预防和治疗胰腺癌提供了新的方向。,这个听起来就令人不寒而栗的疾病,是全球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其就像是潜伏在人体内的 沉默杀手 ,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现往往已经进入晚期,治疗难度极大。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上题为 Stress and Obesity Signaling Converge on CREB Phosphorylation to Promote Pancreatic Cancer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就通过研究揭开了胰腺癌早期发展的一个关键 推手 慢性压力和不健康饮食的联手作用。
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对临床前模型进行研究后揭示了压力和肥胖如何通过激活一种名为CREB的蛋白来引发胰腺细胞的变化,进而可能诱发癌症。CREB蛋白与生长密切相关,而压力相关的神经递质和肥胖相关的激素,分别通过不同的生物途径激活它;压力激素通过 -能受体/PKA途径起作用,而肥胖相关信号则主要通过PKD途径。这就表明,压力和肥胖都能通过相似的机制促进胰腺癌的生长。
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仅仅给予高脂饮食就会导致胰腺癌前病变的生长,但如果小鼠同时经历社交隔离压力,其机体的胰腺病变就会更加严重,这就好比是在给癌细胞 施肥 ,让其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得更快。更令人震惊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社交隔离对雌性小鼠癌症发展的影响比雄性小鼠更强,他们推测,这或许与雌性对压力的生物学反应有关,雌激素和 -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的增加,或许会促使雌性更容易受到压力相关癌症风险的影响。换句话说,当雌性在面对压力时,其机体的某些反应或会让机体更容易受到癌症的 青睐 。
本文研究发现不仅让科学家们对胰腺癌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预防和治疗胰腺癌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者指出,压力激素和肥胖相关激素激活了关键的促癌途径,或会加速胰腺癌的发病。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应对这种风险呢?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即利用现有的药物来降低这种风险。由于 -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压力相关癌症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而 受体阻滞剂(一种常用于治疗的药物)或许就能被重新利用从而减轻这些不良影响。
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人员对表达KrasG12D的KC小鼠进行了实验,这些小鼠被喂食一种高脂肪、高热量的致肥胖饮食,这种饮食会促进早期PDAC的发展。实验中研究人员还让这些小鼠经历了社交隔离压力;研究结果表明,社交隔离压力会显著增加KC小鼠中晚期PDAC前体病变(胰腺上皮内瘤变)的比例。
本文研究的亮点在于,其不仅揭示了慢性压力和不健康饮食如何共同作用于胰腺癌的发展,还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方向,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压力似乎无处不在,而不健康饮食更是许多人难以避免的 陷阱 。这项研究提醒我们,这些看似平常的因素实际上可能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甚至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胰腺癌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隐蔽性和侵袭性,早期胰腺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而一旦出现症状,如腹痛、、消瘦等,往往已经到了晚期。而且胰腺癌对治疗的耐受性差,手术切除率低,化疗和放疗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预防胰腺癌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这项研究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让我们意识到,除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外,生活方式也在胰腺癌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综上,本文研究不仅让我们对胰腺癌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预防和治疗胰腺癌提供了新的方向。尽管胰腺癌如今仍然是科学家们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一定能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战胜这个 沉默杀手 。(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Xiaoying Sun,Yaroslav Teper,James Sinnett-Smith,et al. , 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 (2024). DOI:10.1158/1541-7786.MCR-24-078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ure:科学家揭秘DNA损伤修复的幕后英雄,组蛋白H1去酰胺化或为癌症治疗带来新曙光 (2025-04-19)
- Nature:科学家揭示染色体端粒保护新机制——RAP1分子如何阻止端粒融合? (2025-04-19)
- 大阪世博会“再生”奇迹!Nat Commun:人类iPSC衍生原始巨噬细胞培养基,成为心脏病治疗“奇兵”,开启心肌再生新时代 (2025-04-18)
- 优化常见病药品准入机制 4岁患儿在沪胜利用药获救 (2025-04-18)
- AD: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改命!北大团队发现,健康生活方式对认知相关预期寿命的影响高于APOE基因型 (2025-04-18)
- Cell:当癌症遇上“祖传代码”——你的基因如何预置肿瘤的生存法则? (2025-04-17)
- Sci Adv:炎症或是机体慢性疼痛和抑郁症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2025-04-17)
- 青海省公立医疗机构2025年第一季度药品配送环境 (2025-04-17)
- Nature头条:上海交大顾磊磊团队开发AI眼镜,帮助盲人导航 (2025-04-17)
- Nature Methods:你的细胞核正在悄悄变形?颠覆认知的疾病机制革命 (2025-04-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