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 Adv:突破性疗法!双药联合为复发难治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7-07 11:10
来自麻省总医院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在真实世界中评估了杜韦利西布联合罗米地辛(duv/romi)对R/R的PTCL/CT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近年来,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其中T(PTCL/CTCL,外周T细胞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因侵袭性强、预后差,常常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据,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占非的10%-15%,而复发或难治性(R/R)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30%,远低于B细胞淋巴瘤。传统化疗方案对这类患者效果有限,且易伴随严重副作用,因此科学家们急需开发更安全有效的靶向疗法。
如今,PI3K抑制剂(比如杜韦利西布)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比如罗米地辛)的联合应用成为研究热点,这一组合能通过双重调控的增殖和凋亡通路,从而展现出协同抗肿瘤潜力。美国血液学会(ASH)2024年年会上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该方案在早期临床试验中疗效显著,但真实世界中的表现仍需验证。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lood Advances上题为 Real-world Evidence of Duvelisib and Romidepsin in Relapsed/Refractory Peripheral and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在真实世界中评估了杜韦利西布联合罗米地辛(duv/romi)对R/R的PTCL/CT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填补临床试验与真实世界应用之间的证据缺口;与严格控制的临床试验不同,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了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包括高龄、多线治疗失败及伴有合并症的患者,结果更具普适性。研究人员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结合的观察性设计,纳入了2016年至2024年间接受duv/romi治疗的38例R/R PTCL/CTCL患者,覆盖多种亚型(如nTFH、PTCL-NOS、CTCL等),参与者中位年龄62岁,61%为原发难治性患者。
研究人员让患者接受杜韦利西布(口服)联合罗米地辛()治疗,剂量参考前期临床试验的推荐方案。疗效评估采用国际恶性淋巴瘤影像工作组标准,通过PET/CT和Deauville评分系统判定。安全性数据通过电子病历持续采集,不良事件(AE)按CTCAE 5.0标准分级,研究重点观察患者总体缓解率(ORR)、完全缓解率(CR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治疗相关毒性。
现实世界中接受Duv/Romi联合治疗的R/R PTCL和CTCL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联合疗法所产生的疗效显著,患者的总体缓解率达61%,完全缓解率为47%,其中nTFH亚型患者获益更明显(ORR 82% vs. 非nTFH 43%);同时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改善,nTFH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个月(非nTFH仅3.3个月),11例患者成功桥接至异基因造血移植(allo-HSCT),移植后存活率100%;此外,这种联合性疗法的安全性可控,患者常见3-4级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42%),但仅4例因不良事件停药,1例死亡(脓毒症)。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duv/romi方案在真实世界中仍保持高效低毒的特点,尤其为nTFH亚型患者提供了显著的生存获益,且桥接至异基因移植的成功率为后续治愈奠定基础;与同类联合方案(如罗米地辛+阿扎胞苷)相比,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更高(47% vs. 38%),且未增加移植后并发症风险。然而,本文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且部分数据依赖回顾性记录。
后期研究人员还将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Ⅲ期随机试验进一步验证,并探索分子标志物从而筛选获益人群。综上,duv/romi为R/R PTCL/CTCL提供了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选择,尤其适合移植候选患者,其 快速起效+低毒性 的优势或可改写临床。(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Josie G Ford,Min Jung Koh,Alexandra W Lenart,et al. , Blood Advances (2025). DOI:10.1182/bloodadvances.202501634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聚焦药品流通保供 京津冀药品流通协同倒退交流漫谈会在天津举行 (2025-07-07)
- 别再不舍得开空调!Nature和子刊:温度调低,不仅能抑制多种癌症生长,还能燃脂减肥,改善代谢和心血管健康 (2025-07-07)
- Blood Adv:突破性疗法!双药联合为复发难治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5-07-07)
- 喝对红茶,营养价值更高?!Sci Rep.:一款加了黄精多糖的复合红茶,调节免疫与肠道菌群,帮小鼠延缓骨质疏松 (2025-07-07)
- 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2025-07-06)
- 研究发现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强度与肿瘤中T细胞耗竭性分化关系 (2025-07-06)
- 颜宁/黄健团队发表最新Cell Research论文,助力抗癫痫/镇痛药物精准设计 (2025-07-06)
- Cell:逆转“不治之症”!史上首例iPSC来源CAR-NK细胞疗法如何让硬化皮肤重获新生 (2025-07-06)
- 《科学》:首次发现成人海马存在正在增殖的神经祖细胞!转录组学分析+机器学习再次证实存在成人神经发生 (2025-07-06)
- 师从诺奖得主David Baker,杨为博士全职加入深圳医学科学院,聚焦于从头设计蛋白质药物 (2025-07-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