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dicine:癌症诊断的“独行侠”——RNA测序如何凭一己之力改写游戏规则 |
![]() |
要理解RNA测序的独特之处,我们不妨先来打个比方。想象一下,我们细胞的DNA就像一部包罗万象的《传世食谱大全》。这本书记录了制作人体这道复杂 菜肴 所需的所有配方,每一个基因就是一个配方。而癌症,则源于这本书里出现的各种错误,例如某个字母印错了的单核苷酸变异 (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 SNV);配方中多了一行或少了一行字的插入和缺失 (Indel);以及更复杂的错误,比如把 红烧肉 的配方和 冰激凌 的配方错误地拼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怪物般的 融合菜谱 这就是基因融合 (Gene Fusion)。
传统的DNA测序,就是要通读这本厚厚的《食谱大全》,找出这些错误。对于找错字(SNV)和找增删行(Indel),它非常在行。但对于寻找 融合菜谱 (基因融合),DNA测序却常常碰壁。为什么呢?因为基因融合的断裂点通常发生在基因的 非编码区 ,也就是内含子(intron)区域。在我们的《食谱大全》里,内含子就像是配方之间大量的空白页、注释等 非核心内容 ,想在这里精确地找到两个不同配方被错误 粘合 的点,无异于大海捞针。
而RNA,则扮演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如果说DNA是《传世食谱大全》,那么RNA就是 主厨当天正在使用的菜单卡片 。细胞在制造蛋白质时,会把需要的配方(基因) 抄写 到RNA这张卡片上,并巧妙地把所有 非核心内容 (内含子)都去掉,只保留最关键的 制作步骤 (外显子)。这个过程被称为剪接(splicing)。这时,RNA测序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当一个 红烧肉-冰激凌 的融合基因被激活时,它会被转录成一个同样融合的RNA。RNA测序能立刻发现这个奇怪的组合,信号非常清晰。因此,理论上,RNA测序是检测基因融合的 天选之子 。
真实世界的考验:RNA测序能否应对 疑难杂症 ?为了验证靶向RNA测序的真实战斗力,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规模空前的临床实践。在2017年8月至2023年11月的六年间,他们总共为2,310名癌症患者进行了靶向RNA测序检测。
这个队列的构成极具挑战性,堪称 真实世界 的缩影。患者年龄跨度巨大,从刚出生的婴儿到90岁的耄耋老人,中位年龄仅为13岁;肿瘤类型纷繁复杂,涵盖了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肿瘤、各种实体瘤以及血液系统肿瘤。最关键的是,在所有样本中,高达76%来自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FFPE)的组织。这种保存方法对RNA的破坏性极大,从中提取高质量的RNA本身就是一项技术挑战。
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这项靶向RNA测序技术的表现如何呢?结果令人振奋。在2,310个样本中,最终只有110个样本(4.8%)因RNA质量不足而检测失败。这意味着,即使面对大量经过 摧残 的FFPE样本,该技术的成功率也高达95.2%。这强有力地证明了,这项技术足够稳健,能够应对临床实践中各种不完美的样本,已经做好了进入临床 主战场 的准备。
RNA侦探的破案卷宗:它究竟发现了什么?当RNA测序这位 侦探 深入到2000多个肿瘤样本中后,它带回了一份详尽的 破案报告 ,其内容的丰富程度远超预期。
首先,这项测试的 性价比 极高。在所有成功测序的案例中,高达87%的病例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信息。这其中,74%的病例检测到了明确的致癌变异,而另外13%的病例则提供了 有意义的阴性结果 (pertinent negative),这同样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医生排除特定诊断,转向其他可能性。
过去,人们对RNA测序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 基因融合检测专家 ,但这项研究彻底颠覆了这一观念。在所有检测到致癌变异的肿瘤中,仅有32%的病例只含有基因融合,而高达40%的病例只含有SNV或Indel,另有5%的病例则同时含有多种类型的变异。为了验证其准确性,研究团队将103个同时拥有RNA测序和DNA测序结果的病例进行直接比较,发现两种技术在检测致癌变异方面的一致性高达93.3%!
更有趣的是,RNA测序还有一个独门绝技 剪接位点突变(splice site mutation)。DNA测序能发现剪接位点上的突变,但无法知道破坏程度;而RNA测序则能直接展示 剪歪 后的RNA分子,提供功能性证据。例如,在一个病例中,一个位于TP53基因的突变导致了整个外显子4在RNA中被跳过;在另一个病例中,一个位于NF1基因的突变激活了一个隐藏的 备用 剪接位点,导致RNA中多了一段不该有的序列。对于这类变异,RNA测序给出的不是 可能 ,而是 确定 的答案。
读心术:RNA如何洞悉基因的 喜怒哀乐 ?除了识别基因序列的 对 与 错 ,RNA测序还能做一件DNA测序完全做不到的事 量化基因的表达水平。基因也是有 情绪 的,有些致癌基因在肿瘤中会变得异常 亢奋 (高表达),而一些抑癌基因则会变得非常 消沉 (低表达)。RNA测序就像一种 读心术 ,可以直接测量出每个基因的 情绪状态 。
研究团队发现,当基因组中发生拷贝数扩增时,其RNA表达量通常也会水涨船高。研究发现,CDK4、MYCN等基因在被证实存在扩增的肿瘤中,其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样本。反之,当抑癌基因发生纯合性缺失时,其RNA表达量就会趋近于零。这意味着,RNA测序可以通过分析基因表达的 异常值 ,来间接推断可能存在的拷贝数变异。在一个病例中,研究人员观察到MYC基因的RNA表达量异常高,怀疑存在基因扩增,后续通过其他技术验证,果然发现该肿瘤细胞中含有超过10个拷贝的MYC基因。这种 隔山打牛 的推断能力,为诊断提供了宝贵的额外线索。
从实验室到病床边:RNA测序如何改变患者的命运?一项技术无论多么巧妙,其最终价值都要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体现。那么,这项靶向RNA测序技术,究竟为患者带来了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呢?
最令人震撼的结果是,在这项研究中,共有48名患者的诊断因为RNA测序的结果而被修正或完全改变。其中,有37人更是收到了一个全新的诊断。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修正,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
例如,有7位被初步诊断为低级别胶质瘤的患者,RNA测序发现他们的肿瘤中存在H3K27M突变,这是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标志,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治疗策略因此发生根本性转变。另一个肾脏肿瘤病例,最初诊断为肾母细胞瘤,而RNA测序发现了BCOR-ITD变异,这是肾透明细胞肉瘤的 身份证 ,从而指导了正确的化疗方案选择。
除了提供诊断信息,RNA测序的另一个核心任务是寻找可靶向的(targetable)变异。研究结果显示,在院内可追踪的277位存在靶向变异的患者中,医生为其中的38%(104人)考虑了,而在这104人中,高达92%(94人)最终接受了靶向治疗。这表明,一旦RNA测序找到了明确的靶点,其转化为实际治疗的效率非常高,其中最常见的是MAPK通路抑制剂和酪氨酸(TKI)。
一箭多雕:RNA测序引领的诊断新范式这项历时六年、覆盖数千名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未来图景。它告诉我们,单一的靶向RNA测序检测,完全有潜力成为癌症分子诊断的 一站式解决方案 ,其优势是全方位的:
卓越的融合检测能力:在检测基因融合这一 传统强项 上,它依然是王者,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远超DNA测序。考虑到在儿童癌症中,高达39%的病例是由基因融合驱动的,这一点尤为重要。
可靠的SNV/Indel检测能力:研究证明,它在检测点突变和小的插入缺失方面,与DNA测序的准确性高度一致,打破了 RNA测序不适合检测SNV 的旧有观念。
独特的功能性解读:它能直接展示剪接突变的后果,并量化基因表达水平,为诊断提供DNA测序无法给出的功能性信息和额外线索。
简化的诊断流程:过去,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项检测,流程繁琐。而一个RNA测序,有望将这些步骤合而为一,大大缩短了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
节约宝贵的组织样本:对于微小的活检组织,将多种检测合一,意味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消耗,避免因样本不足而无法完成所有必要检测的窘境。
强大的实践稳健性:它在处理降解严重的FFPE样本时表现出的高成功率,使其能够无缝对接到全球绝大多数医院的现有病理工作流程中,极大地增强了其可及性。
总而言之,这项发表在《自然 医学》上的研究,不仅仅是展示了一项新技术的成功,更是在倡导一种癌症诊断的新范式 一种更高效、更全面、更经济、更贴近临床需求的范式。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癌症诊断的 独行侠 靶向RNA测序,将在未来的精准医疗时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希望的曙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hcy同型半胱氨酸偏高的药物治疗:从病理机制到个体化用药策略 (2025-07-21)
- 国度卫健委:“12356”生理援助热线已接通50万通德律风 (2025-07-21)
- Nature Medicine:癌症诊断的“独行侠”——RNA测序如何凭一己之力改写游戏规则 (2025-07-21)
- 2025年十大护肝片排名公布:哪个品牌效果好?权威测评分析推荐 (2025-07-21)
- 全球种植牙创新技术国际峰会落幕,大同中诺口腔医院引领晋北种植新高度 (2025-07-21)
- Science:挑战常规!多巴胺在大脑中的传递方式具有非凡的精准性 (2025-07-20)
- 罗氏公司发布小核酸药物治疗天使综合征的的临床结果,登上Nature Medicine (2025-07-20)
- Nature:靶向嘌呤合成代谢,破解抗结核药物耐药性难题 (2025-07-20)
- 攻克“不可成药”,David Baker团队中国博后利用AI从头设计蛋白,靶向内在无序蛋白,解锁治疗靶点 (2025-07-20)
- cell揭示葡萄糖限制诱导肺部促转移免疫环境新机制 (2025-07-2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