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陈策实/张弩/蒋德伟团队发现这种lncRNA编码的多肽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的治疗新靶点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7-22 12:01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66CTG 有可能被开发为三阴性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靶点。三阴性(TNBC)有着转移率高、预后差、患者生存率低等特征,是最具侵袭性和最致命的乳腺癌亚型,其缺乏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这几个乳腺癌治疗靶点,也因此得名。探究驱动三阴性乳腺癌(TNBC)发展的分子通路并确定具体的治疗靶点,是三阴性乳腺癌研究中一项紧迫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状 RNA(circRNA)和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等非编码 RNA 能够编码具有功能的多肽/蛋白,这些非编码 RNA 编码的多肽/蛋白对生理和病理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一些由非编码 RNA 编码的多肽已被确认参与了一些关键的致癌过程(包括肿瘤生长、转移扩散以及治疗耐药性的形成)。这表明非编码 RNA 的编码功能为发现三阴性乳腺癌特异性治疗靶点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025 年 7 月 9 日,昆明医科大学陈策实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弩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德伟研究员等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发表了题为:A novel peptide66CTGstabilizes Myc proto-oncogene protein to promot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growth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证实,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一种由lncRNA编码的多肽 66CTG,通过稳定爱蛋白 c-Myc,促进癌症发展。这项研究不仅为三阴性乳腺癌的和治疗找到了一个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而且阐明了 c-Myc 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过表达的机制。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亚型,缺乏可靠的诊断和治疗靶点。非编码 RNA(ncRNA)编码产物有望满足这一未被满足的需求。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已报道的核糖体 RNA 测序数据,并结合 TCGA、ORFfinder和 SmProt 数据库,鉴定出了一种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表达上调的 lncRNA CDKN2B-AS1,其通过CUG起始翻译编码一个 66 个氨基酸的多肽。研究团队通过 CRISPR-Cas9 基因编辑和质谱分析证实了这一多肽在三阴性乳腺中的内源性表达,并将其命名为66CTG。
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66CTG 能够独立于其来源的 RNA 发挥功能,通过稳定 c-Myc 蛋白并增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 的转录,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以及三阴性乳腺癌异种移植肿瘤的生长。对 89 例临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石蜡样本进行组化检测,结果显示 66CTG、c-Myc 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从机制上来说,在细胞分裂 G1 期后期,66CTG 通过与FBW7 的竞争性相互作用稳定了 c-Myc,而 FBW7 作为一种E3 连接酶,通过识别 66CTG 的 CPDS56/S60基序介导其泛素化和降解。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66CTG 有可能被开发为三阴性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靶点。该研究还揭示了一条调控轴 66CTG 通过与 FBW7 相互作用来稳定 c-Myc,为三阴性乳腺癌中 c-Myc 的过表达提供了新的机制解释。同时过表达 66CTG、c-Myc 和Cyclin D1的患者可能会从靶向信号轴的治疗中获益。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震惊!我国年轻、不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率超男性!多项研究:40岁以下、不抽烟女性肺癌率翻倍,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普遍存在EGFR突变 (2025-10-07)
- Cell:空间组学终极方案?RAEFISH实现单分子与全基因组的“鱼与熊掌兼得” (2025-10-07)
- Nature Medicine:“减肥神药”的另一面:司美格鲁肽如何逆转“脂肪肝”的宿命? (2025-10-07)
- 世界首例!我国科学家创造出通用O型肾脏,并进行了首次人体移植试验 (2025-10-07)
- 研究发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组分的分子机制 (2025-10-06)
- Nature Genetics:陈万泽团队开发单细胞转录因子测序技术,剖析转录因子剂量对细胞重编程异质性的影响 (2025-10-06)
- Cell:“鱼与熊掌兼得”!王思远团队开发单分子分辨率、覆盖全基因组的空间转录组学新技术 (2025-10-05)
- Curr. Biol.:中科院物理所李岩研究组在觅食节律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10-05)
- 水飞蓟宾护肝哪个牌子效果最好?护肝片哪个品牌最好最安全?2025口碑护肝产品公布 (2025-10-05)
- 脂肪肝、酒精肝吃哪种护肝片好?护肝片哪个牌子效果最好?三甲医生联合推荐十大品牌 (2025-10-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