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CAR-NK有望升级!科学家开发NK细胞全基因组筛选平台,找到三个可增强CAR-NK细胞抗肿瘤能力的关键调控因子 |
![]() |
《癌细胞》:CAR-NK有望升级!科学家开发NK细胞全基因组筛选平台,找到三个可增强CAR-NK细胞抗肿瘤能力的关键调控因子
来源:奇点糕 2025-09-06 14:46
通过开发高通量CRISPR筛选平台,并利用该平台对原代人类NK细胞进行了多次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最终识别出能增强CAR-NK细胞抗肿瘤能力的3个反向调节因子,MED12、ARIH2或CCNC。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的成功,带动了整个细胞疗法领域的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进入科学家们视野的也不再只有T细胞,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同样可以作为抗击癌症的有力武器。
目前,CAR-NK细胞疗法虽然已经在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中展现了不错的治疗潜力。但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的存在,以及NK细胞的功能耗竭,也是影响CAR-NK细胞疗法能否有效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两个关键因素。
为了解决CAR-NK细胞疗法面临的问题,近期,德克萨斯大学Katayoun Rezvani团队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进展。他们通过开发高通量CRISPR筛选平台,并利用该平台对原代人类NK细胞进行了多次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最终识别出能增强CAR-NK细胞抗肿瘤能力的3个反向调节因子,MED12、ARIH2或CCNC。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敲除MED12、ARIH2或CCNC,不仅能显著提升NK细胞的细胞毒性,使其在免疫抑制的TME中表现出更强的持久性和杀伤力,还能增强CAR-NK细胞抗肿瘤活性。
更重要的是,与敲除单个基因相比,ARIH2和CCNC的双基因敲除能进一步增强NK细胞的增殖、激活和炎症信号传导。且在异位小鼠模型中,ARIH2和CCNC的双重敲除还显著增加了循环中的CAR-NK细胞数量并增强了其抗肿瘤能力。
研究发表在《》上[1]。
在既往细胞疗法应用过程中,科学家们能通过在原代人T细胞中开展的大规模CRISPR筛选,识别到一些调控抗的因子。但要在原代人NK细胞中开展全基因组CRISPR筛选仍存在技术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克萨斯大学Katayoun Rezvani团队先是开发了一个名为PreCiSE的高通量CRISPR的筛选平台。通过优化病毒载体和电技术,该平台能够在原代人类NK细胞中进行大规模全基因组基因编辑,并观察基因扰动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
根据筛选结果,研究人员成功识别出能增强NK细胞功能和CAR-NK细胞抗肿瘤能力的3个反向调节因子,MED12、ARIH2或CCNC。敲除这些基因,不仅能显著提升NK细胞的细胞毒性,使其在免疫抑制的TME中表现出更强的持久性和杀伤力,还能增强CAR-NK细胞抗肿瘤活性。
比如,在短期和重复肿瘤攻击实验(模拟在免疫抑制TME)中,MED12的敲除能使NK细胞在面对耐药性癌细胞(如PATC148胰腺癌细胞系、MM1S细胞系等)时表现出更强的细胞毒性。而在体内实验中,MED12敲除增强了靶向人滋养层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2)和CD70的CAR-N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同样,研究人员也测试了敲除ARIH2或CCNC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包括短期和重复肿瘤攻击等一系列体内外研究中,ARIH2或CCNC单敲除或双敲除均能显著增强NK细胞对难治性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如T细胞),并增强CAR-N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但ARIH2和CCNC双敲除可通过增强NK细胞的增殖、激活和炎症信号传导,进一步增强NK细胞的功能和代谢适应性(表现为NK细胞基础耗氧率、最大耗氧率以及备用呼吸能力的显著提高)。此外,在异位胰腺癌小鼠模型中,ARIH2和CCNC的双重敲除也进一步增加了循环中的CAR-NK细胞数量并增强了其抗肿瘤能力(小鼠肿瘤负荷减少,生存期延长)。
总之,该研究不仅开发了一个高通量CRISPR筛选平台,还揭示了增强CAR-N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几个关键调节因子。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NK细胞的功能调控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开发更有效的CAR-NK细胞疗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ancer Cell:肿瘤内细菌,驱动癌症治疗耐药性 (2025-10-19)
- 哈医大最新研究登上Cell头条:从多组学视角揭示不同器官系统的衰老差异 (2025-10-18)
- Nature Biotechnology:FUGAsseM利器出鞘——一种基于微生物群落共表达的功能预测新范式 (2025-10-18)
- Cell:西湖大学卢培龙团队等首次从头设计出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在体内抑制神经元电活动 (2025-10-18)
- Cell子刊:毕楠/崔明/葛红等人揭示肠道菌群可预测肺癌巩固免疫治疗效果及放化疗毒性 (2025-10-17)
- Neuron:高郑润/徐天乐/吴逸雯等揭示中风后情绪障碍的新机制 (2025-10-17)
- Nature系列综述:西湖大学董晨院士系统总结CD8⁺T耗竭的调控因子 (2025-10-16)
- 由趋势观前沿:毕马威正式发布第三届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报告 (2025-10-15)
- 从“假基因”到“致病元凶”!Brain新研究:SSPOP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诱发儿童癫痫,多模型证实其功能与致病机制 (2025-10-15)
- Science:“吃不胖”的免疫学新解——T细胞胆固醇稳态是决定膳食脂肪吸收的关键 (2025-10-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