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发现:压力太大,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风险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9-10 09:13
这一发现表明杏仁核还控制着血糖,有助于解释压力与 2 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也为糖尿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途径。面对环境威胁时的行为适应对于生存至关重要,这需要快速调动体内储存的能量。杏仁核(对应激压力作出反应的脑区)负责协调应对威胁的行为适应,但它在调控代谢适应(例如能量分配)中的作用仍有待探索。
2025 年 9 月 3 日,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mygdala liver signalling orchestrates glycaemic responses to stres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一个大脑-肝脏回路,首次将应激压力与血糖升高和 2 型联系起来 应激压力会激活内侧杏仁核,导致肝脏生成过多葡萄糖,长期的血糖升高会导致,增加 2 型糖尿病患病风险。
这一发现表明杏仁核还控制着血糖,有助于解释压力与 2 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也为糖尿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当动物在环境中遭遇威胁或其他应激刺激时,必须迅速调动能量储备,以支持诸如逃跑、躲闪或僵直等适当的防御行为。快速的能量调动为心和肌肉对应激压力的反应提供动力,并支持认知资源的增加分配,以处理与威胁相关的环境信息。与此同时,诸如觅食和进食等可能与防御策略相竞争的行为模式必须受到抑制。
应激时的血糖反应与 战斗或逃跑 行为相关联,而且葡萄糖输注除了有助于空间记忆的编码外,还会引发类似应激状态下心脏输出量和血压的升高。这些由威胁引发的代谢适应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表明它们提供了强大的进化优势。尽管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对于急性应激时协调适应性高血糖和低食欲反应的大脑回路,我们仍知之甚少。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了一条新的杏仁核-下丘脑-肝脏信号轴,它通过独立于经典的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应激系统的作用机制来调节急性应激下的快速代谢适应。该研究证明,反复应激压力会破坏杏仁核-肝脏回路的活动,从而导致应激相关代谢异常,从而将慢性应激压力与 2 型糖尿病(T2D)等代谢紊乱联系起来。
具体来说,为了弄清楚应激压力如何改变杏仁核活动,研究团队监测了小鼠内侧杏仁核(MeA,杏仁核的一部分,位于大脑颞叶内侧)的神经活动。他们发现,从社交压力到视觉压力,多种不同类型的应激压力都会增加内侧杏仁核的活动,激活内侧杏仁核中支配腹内侧下丘脑神经元(MeAVMH神经元),从而导致高血糖和厌食。MeAVMH神经元对血糖的作用独立于肾上腺或胰腺的糖调节激素。
随后,研究团队激活了未受应激压力影响的小鼠的内侧杏仁核神经活动,这重现了与应激压力相关的血糖升高,但并未导致应激压力引起的行为变化。这表明内侧杏仁核的神经回路控制着对应激压力的血糖反应。接下来,研究团队追踪了从内侧杏仁核经下丘脑到肝脏的神经元连接,结果表明,应激压力会激活内侧杏仁核与下丘脑之间的神经元,从而导致肝脏释放的葡萄糖增加。
结果显示,暴露于一系列急性应激源会迅速使循环血糖升高 70%。在应激暴露期间,内侧杏仁核神经元的活动增加了约 2 倍。由于这种活动变化发生在血糖变化之前,研究团队推测内侧杏仁核可能驱动了血糖升高。为了验证这一点,他们在未受应激压力的小鼠中激活内侧杏仁核神经元,结果导致血糖升高了 50%。
为了确定内侧杏仁核的神经活动是如何提高血糖的机制,研究团队利用病毒追踪技术来识别并绘制相关的神经回路图,结果发现,MeAVMH神经元通过下丘脑与肝脏有主要连接。当激活内侧杏仁核与下丘脑的连接时,肝脏释放的葡萄糖量几乎翻了一番。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反复应激压力和高脂饮食的结合,改变了内侧杏仁核与肝脏之间的回路,导致长期血糖升高,即便小鼠不再暴露于应激压力之下也是如此。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复受到应激压力刺激时,会扰乱内侧杏仁核到下丘脑再到肝脏的回路,从而导致后续应激压力下神经和血糖反应减弱,增加葡萄糖的释放,导致类似糖尿病的葡萄糖稳态失调。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一条杏仁核-肝脏信号轴,它不仅调控应激压力下的快速血糖适应,还将反复应激与代谢直接关联。这些发现有助于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压力与血糖调控之间的关联机制,为开发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并改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压力水平较高的患者)血糖控制的治疗方法开辟了新途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参天公司青光眼引流器"港澳药械通"上市许可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 (2025-09-10)
- 如果能“冻住癌细胞的脚”?RSOS:“冻结”透明质酸让癌细胞休眠,终结术后复发噩梦 (2025-09-10)
- 重磅!拓领博泰类风湿关节炎Ⅱ期临床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2025-09-10)
- 医学奇迹!基因编辑猪器官人体后存活超过6个月,刷新异种器官移植纪录 (2025-09-10)
- 创新药一级市场投资被BD首付款反超,亟待回温 (2025-09-10)
- 《自然·癌症》:肠癌太毒辣了!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团队首次发现,肠癌可劫持调节情绪脑区,利用神经活动促进自身生长 (2025-09-10)
- Nature重磅发现:压力太大,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风险 (2025-09-10)
- 《癌症研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团队揭示缺氧助力肝癌完成极限求生的新机制! (2025-09-10)
- 《细胞·代谢》:三周超加工饮食,男性精子活力受挫!科学家发现,超加工食物影响男性心脏代谢和生殖健康,即使热量没超标也危险 (2025-09-10)
- Nat Materials:揭示肺部组织的机械改变诱发肺纤维化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9-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