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盒/塑料杯产生的微塑料会进入大脑,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9-23 09:07
该研究显示,聚苯乙纳米塑料/微塑料(PS-NMP)能够在大脑中积累并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引发阿尔茨海默病,尤其是那些携带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基因 APOE4 的个体。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环境中的纳米塑料/纳米塑料(NMP)变得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这些纳米塑料/会通过饮用水、食物甚至呼吸的空气进入人类,并在人体内积累,科学家们已经在肺、肾脏、肝脏、生殖系统,甚至是大脑中发现了纳米塑料/的存在。
这些纳米塑料/微塑料是否对人体有害?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揭示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近日,美国罗德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Short-term exposure to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alters cognition, immune, and metabolic markers in an apolipoprotein E (APOE) genotype and sex-dependent manner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聚苯乙纳米塑料/微塑料(PS-NMP)能够在大脑中积累并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引发,尤其是那些携带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基因APOE4的个体。
APOE4基因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强遗传风险基因,约一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携带了APOE4基因,当携带一个APOE4拷贝时,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将增加 3 倍,当携带两个拷贝APOE4时,患病风险将提高 8-12 倍。
但携带了APOE4基因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发生认知能力的变化以及阿尔茨海默病,例如,一对同卵双胞胎都携带了APOE4基因,他们可能一个认知能力完全健康,另一个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这表明了除遗传因素外,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也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发挥了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探索了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可改变因素,例如微塑料这种已普遍存在的环境毒素,如果携带一个人携带了APOE4基因,又恰好摄入了大量微塑料,这是否会增加他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对两组经过基因改造的小鼠进行了研究,一组携带APOE4基因,另一组携带APOE3基因(携带 APOE3 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无关)。这两组小鼠在三周内饮用含有聚苯乙纳米塑料/微塑料(PS-NMP)的水。聚苯乙烯(PS)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塑料材质之一,常用于外卖盒、塑料杯以及其他包装材料等。
正如预期那样,这些聚苯乙纳米塑料/微塑料(PS-NMP)进入了小鼠的各个器官,包括大脑。
接下来,研究团队对这些小鼠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以检测它们的认知能力。首先进行的是开放场地测试,研究团队将小鼠放入一个舱室,任其自由探索 90 分钟。通常情况下,小鼠会紧贴着舱室的墙壁,本能地试图躲避潜在捕食者。然而,在接触了纳米塑料/微塑料之后,携带APOE4基因的小鼠(尤其是雄性小鼠)往往会更多地在舱室中间游荡,并在开阔地带停留,使自己更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
为了测试它们识别新物体的能力,研究团队将小鼠置于开放舱室中,其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物体,小鼠有时间探索这些物体后被移出,过一会儿再重新放回舱室,其中一个物体已被换成了不同形状的物体。携带APOE4基因且接触过纳米塑料/微塑料的雌性小鼠识别新物体的速度很慢,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表明其认知能力下降,影响了记忆。
研究团队表示,这些测试可以观察到,携带APOE4基因且解除纳米塑料/微塑料的雄性小鼠在场地中心停留的时间更长,休息也更多。而携带APOE4基因且解除纳米塑料/微塑料的雌性小鼠识别新物体能力降低了。在人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往往在冷漠方面变化更大,他们关心的事物更少,而女性患者则在记忆方面变化更大。所以记忆和冷漠之间的关联相当明确 当将携带人类阿尔茨海默病已知最大风险基因的小鼠暴露于纳米塑料/微塑料时,它们呈现出性别依赖的行为变化,这与在人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身上看到的性别差异相似。
这些结果令人担忧,足以促使人们进一步研究暴露于纳米塑料/微塑料所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问题,这两类塑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环境毒素之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ure:受蚯蚓启发,我国学者开发出新一代脑机接口功能电极——神经蠕虫 (2025-09-23)
- 不只是“脑子”的问题!Brain Behav Immun 新发现:乳酸代谢紊乱才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密码 (2025-09-23)
- 外卖盒/塑料杯产生的微塑料会进入大脑,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2025-09-23)
- Int J Nanomedicine:预处理禽源间充质干细胞小囊泡,为卵巢早衰及激素下降提供新型纳米治疗方案 (2025-09-22)
- 东北农业大学最新研究登上Cell头条 (2025-09-22)
- Nature:细胞信号的“条形码”!科学家有望解锁癌症转移的秘密 (2025-09-22)
- 补充这种氨基酸,或能帮助减肥!《自然》研究发现身体产热新途径 (2025-09-22)
- Cell:细胞“返老还童”记—— LEC2如何“劫持”气孔发育通路以启动胚胎程序 (2025-09-22)
- Nature:蔡立慧团队揭示ABCA7变异驱动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机制 (2025-09-21)
- 《癌症研究》:华人科学家首次证实,胆汁酸代谢物3-oxo-LCA能抑制Wnt促癌通路,发挥抗肠癌作用! (2025-09-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