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大象也有疫苗了!全球首支EEHV疫苗成功问世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10-10 12:03
当这支出色的研究人员为大象穿上免疫的“铠甲”时,他们不仅保护了一个物种,更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与关怀如何完美结合!在保护濒危物种的漫长征程中,人类医学再次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 A safe, T cell-inducing heterologous vaccine against elephant endotheliotropic herpesvirus in a proof-of-concept study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萨里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宣布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大象内皮病毒(EEHV,elephant endotheliotropic herpesvirus)疫苗的临床试验,为保护濒危的亚洲象种群带来了革命性突破。
这种被称为 幼象杀手 的病毒是导致年轻亚洲象死亡的首要原因;据,在圈养环境中,高达80%的幼象死亡与EEHV相关,面对这一物种存续的严重威胁,科学家们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找到了应对之道。
致命威胁:认识 大象杀手 EEHV
大象内皮疱疹病毒是一种对幼象极具致命性的病原体,感染后的幼象会出现内出血和多器官衰竭,病情发展迅猛,往往在发现症状后的24-48小时内死亡。研究者Falko Steinbach教授表示,EEHV是亚洲象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这种病毒在成年大象中通常处于潜伏状态,但对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的幼象来说,却是致命的。
更棘手的是,由于大象体型庞大、生理特殊,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及时生效,开发预防性疫苗就成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的最优选择。
疫苗设计:巧妙的 两步走 策略
文章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异源疫苗接种策略:第一步:初免,使用改良的安卡拉痘病毒载体,携带EEHV的两个关键蛋白 调控蛋白EE2和主要衣壳蛋白,初步激活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第二步:加强免疫,在初免基础上使用纯化蛋白配合佐剂进行加强接种显著增强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这种设计专门针对疱疹病毒免疫的关键环节 Th1和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确保疫苗能够有效对抗病毒入侵。
突破性检测:首次系统性免疫分析
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套创新的检测方法:1)现场干扰素释放检测:避免样本运输过程中免疫信号的衰减;2)RT-qPCR技术:精确测定T细胞反应水平;3)全转录组测序:首次在大象中系统分析疫苗接种后的免疫通路变化。论文第一作者Tanja Maehr博士表示,这是他们首次能如此详细地了解大象的免疫反应,这些方法为未来野生动物疫苗研发树立了新标准。
试验结果:安全有效的双重保障
在切斯特动物园进行的概念验证试验中,疫苗表现令人鼓舞,在安全性方面,所有接种疫苗的成年大象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证明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特性;在有效性方面,疫苗成功激活了关键的抗病毒免疫细胞:(1)CD4+ T细胞(辅助性T细胞) 协调免疫反应的 指挥官 ;(2)CD8+ T细胞(杀伤性T细胞) 直接消灭病毒感染细胞的 特种部队 。系统免疫学分析进一步证实,疫苗接种后大象体内多个抗病毒免疫通路被显著激活。
象内皮细胞疱疹病毒(EEHV)-1A抗原EE2和主要衣壳蛋白(MCP)异源疫苗接种时间表及两阶段概念验证与安全性研究中的采血策略。
这一突破性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其对物种保护的深远影响:1)直接保护幼象生命:疫苗如能推广应用将大幅降低幼象死亡率从而有效维持种群数量;2)支持保育繁殖计划:全球各地的圈养繁殖项目将获得更可靠的保障,提高繁殖成功率;3)野外保护新思路:下一步,研究人员计划在幼象和原产国进行试验,目标是保护那些面临最大风险的个体。
科学启示:跨物种的医学进步
这项研究的意义超越了单一物种的保护:1)技术创新,建立的大型动物免疫监测方法,可为其他濒危物种疫苗研发提供借鉴;2)免疫机制:对疱疹病毒免疫机制的理解,为人类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了新视角;3)保护模式: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关键作用。
当这支出色的研究人员为大象穿上免疫的 铠甲 时,他们不仅保护了一个物种,更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与关怀如何完美结合;在这个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守护,而科学正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力工具。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亚洲丛林中看到更多健康成长的幼象,而这支小小的疫苗,正是这个美好愿景的开始。(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Maehr, T., Lopez, J., Drake, G. et al. . Nat Commun 16, 8374 (2025). doi:10.1038/s41467-025-64004-x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BHM与Pattern达成合作,共拓医疗级黏膜防护新市场 (2025-10-10)
- Nat Commun:大象也有疫苗了!全球首支EEHV疫苗成功问世 (2025-10-10)
- 利奥制药完成对圣利卓®(佩索利单抗)的收购交割 (2025-10-09)
- PNAS:细胞“绳索”的黏人秘诀——科学家利用电脑设计出“煮不烂”的蛋白质 (2025-10-09)
- Nature:AI能够独立做出诺奖级发现吗? (2025-10-09)
-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因对金属有机框架的发展获奖 (2025-10-09)
- AI 仅用100秒破解抗生素谜题!Nat Microbiol:100 秒锁定药物靶点,新型窄谱抗生素精准狙击致病菌 (2025-10-09)
- 研究揭示甲醇脱氢酶生物合成过程及组装机制 (2025-10-09)
- 上海交大研究团队面向真实语境,定量解析“非编码突变→基因表达”,助力复杂疾病研究 (2025-10-08)
- 研究揭示Foxn3在视网膜细胞纤毛发生的关键调控作用 (2025-10-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