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细菌基因相互作用图谱揭示用于未来开发抗生素的靶标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10-30 11:07
通过产生具有两个随机转座子插入的细胞,并使用一种名为Cre重组酶的分子"媒人"酶,团队可以一起读取两个条形码,从而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识别双突变体。尽管生物体遗传密码的技术飞速发展,但科学家们今天仍面临一个重大挑战 知道基因的序列并不能自动揭示其功能。即使在像大肠杆菌这样经过充分研究的简单细菌中,仍有约四分之一的基因功能未知。传统方法 一次关闭一个基因并研究其影响 速度慢、工作繁重,并且由于基因冗余有时无法得出结论。
新加坡杨潞龄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合作者开发了一种名为"双转座子测序"的新技术,能够快速识别基因相互作用。该技术绘制了细菌基因如何协同工作的图谱,揭示了未来可能靶向的弱点。
该研究的领导者、新加坡杨潞龄医学院传染病转化研究项目及微生物学与学系助理教授Chris Sham Lok To说:"这就像绘制细菌基因的 社交网络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哪些基因相互依赖,以及哪些基因对是细菌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这正是我们研发下一代抗生素所需的关键见解。"

该团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利用了称为转座子的微小、可移动遗传元件,每个元件都带有一个独特的DNA"条形码"用以使基因失活。通过产生具有两个随机转座子插入的细胞,并使用一种名为Cre重组酶的分子"媒人"酶,团队可以一起读取两个条形码,从而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识别双突变体。该方法应用于肺炎链球菌 一种主要的呼吸道病原体,也是理想的遗传模型,因为其遗传背景清楚且易于在实验室中操作 对130万个可能的基因对删除组合中的73%进行了采样分析。
团队在细菌中发现了244个重要的基因合作关系,包括一些"致命组合",即同时移除两个基因会导致细菌死亡。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种名为PyrJ的新酶,它负责生产DNA的构建单元。这种酶存在于多种致病菌中,如艰难梭菌,这使其成为新抗生素的一个有前景的靶点。
研究人员还确定了YjbK蛋白,它像是构建细菌细胞壁的"启动开关",而细胞壁是维持细胞完整性的关键结构。同时,通过揭示这些蛋白质与哪些已知基因相互作用,团队推断出了67个功能未知蛋白质的可能功能。

除了解决基因功能的基本谜团之外,双转座子测序技术还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绘制细菌基因网络,科学家可以精确定位新药可能靶向的代谢弱点,这有助于对抗全球性的抗菌素耐药性危机。该方法适应性很强,无需预构建突变体库,可应用于其他病原体,或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例如暴露于抗生素或模拟宿主环境。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与微生物生物学系的Adam Deutschbauer教授说:"通过同时研究成对的基因,而不是一次只看一个,我们可以发现细菌中原本会被忽视的隐藏弱点。这种见解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细菌工作机制的理解,也为我们应对耐药性感染指明了新策略。"
展望未来,该团队计划改进该方法以研究必需基因,将其应用于其他具有临床重要性的微生物,并生成大规模、高质量的数据集,以用于训练功能基因组学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模型。(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Justin J. Zik et al, , Science (2025). DOI: 10.1126/science.adt768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Zinkernagel教授与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对话 (2025-10-30)
- Science:蛋白质组分析可以预测酵母突变的生物学效应 (2025-10-30)
- Science:细菌基因相互作用图谱揭示用于未来开发抗生素的靶标 (2025-10-30)
- 肝癌免疫逃逸的“枷锁”被打破!Hepatology揭示SIRPα/CD47通路新型调控分子及靶向干预新策略 (2025-10-30)
- 《自然》子刊:运动护心,女性事半功倍!8万人分析显示,女性每周运动250分钟可将冠心病风险降低30%,男性需要530分钟 (2025-10-30)
- Cell:跳舞的蛋白质使细胞运动!新研究重新定义肌动蛋白丝分解的关键因素的功能和作用 (2025-10-29)
- 2 年居家“光声疗法”见效!Alzheimers Dement:40Hz 刺激让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tau 蛋白大降,认知衰退放缓 (2025-10-29)
- Nature子刊新突破!AI驱动HCS-3DX系统实现3D类器官单细胞筛选,重塑药物研发与精准医疗格局 (2025-10-29)
- Nature子刊:局部IL-12递送增强CAR-T细胞在实体肿瘤中的安全性 (2025-10-29)
- Nature子刊:同济大学朱融融/程黎明团队构建新型脊髓类器官,可修复脊髓损伤并恢复运动能力 (2025-10-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