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还是自家的好! |
医药网10月26日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强国之基,而原创性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则是科学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一系列市场竞争中,掌握相关的核心技术是制胜的关键。所谓核心技术,是指支撑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工艺。习近平同志强调:“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没有核心技术,将处处受制于人
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芯片制造技术,美国几乎掌握了全部的芯片核心技术。由于受制于这些核心技术,我国在相关商品生产上获利微薄。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说:“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我们永远是二流厂家。”产品的核心技术是关键,如果掌握不了,都只能简单拼装元件,生产千人一面的大路货,受制于人。如果不能改变制造业研发薄弱这一现状,中国制造可能将徘徊在中国组装的水平线上。
众所周知,国产汽车与其他汽车强国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汽车企业集团自主研发能力依旧比较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尽管我国汽车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全行业严重依赖国外品牌、技术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从市场份额可以反映出技术掌握方面的差距。在国内轿车市场,国外品牌占据了90%左右的市场份额。总体上,国产品牌汽车的研发水平落后发达国家8—10年左右,基本处于技术追赶状态。
随着我国医改的推进和医保全覆盖,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高端医疗器械消费国之一。然而,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我国相关产业起步较晚,进口品牌占据了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近90%的市场份额。很多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和行业规模,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企业还是“拿来主义”,买进国外的设备来研究。缺乏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也是当前中国制造遭遇“弱品牌”危机的关键内因。
虽然,中国在众多领域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水平上仍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不能否认,中国制造在轨道交通、工程器械、航空工业等领域逐渐掌握核心技术并迎头赶上。
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立足未来
中国高铁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运营里程如此之长,辐射范围如此之广,除了拥有地理和资源优势之外,更重要的掌握了核心技术。2014年,中国高铁在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两大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化,以核心技术保障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铁运行安全,这才是关键所在。如今中国不仅建成了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铁网络,并成功把高铁技术输出国外,让中国高铁成功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放眼科技和摄影界,时下或许没有比航拍无人机更为蓬勃发展的产业了。作为目前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领导者,大疆企业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吸纳,目前有超过1500名科研人员为其的创新驱动力保驾护航。拥有主要包含飞控、云台、图传、避碍、计算机视觉等诸多核心技术。大疆已经占领了消费级无人机全球70%的市场份额,以年营业额30亿成为该行业的领航者。大疆科技,引导无人机产业更加良性地发展。
曾经有统计显示,中国80%的高端数控机床依赖进口,但是现在,中国高端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已经不再由国外厂商完全控制和垄断,而开始拥有了数控机床核心技术的话语权。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2012年,沈阳机床集团经过近5年的潜心研发,成功开发出当代先进的智能化运动控制系统,诞生了首台国产智能化数控机床。
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开始意识到自主创新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逐渐加大了技术研发的投入,并开始进行转型。
在国产手机行业中,中兴、华为等企业也正在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并逐渐掌握核心技术。华为旗下的企业海思麒麟920的发布让中国半导体业看到了曙光,“麒麟”的成功让中国手机业逐渐进行了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国产手机已经不再停留在“山寨”以及加工组装的阶段,开始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并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崭露头角。
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中,已经涌现出来一些相对较为强势的品牌。如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并不是短期噱头,而是比亚迪长期坚持新能源汽车的方向毫不动摇的结果。
伴随着国家层面的供给侧改革要求,“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脚步正在急速前进。医械圈也不例外,拿DR行业举例,全新研发的多功能动态DR打破传统静态DR技术瓶颈,在行业内多番掀起产业浪潮,成为了时代的新宠儿。
严峻的现实反复证明,只有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够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医药网新闻
没有核心技术,将处处受制于人
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芯片制造技术,美国几乎掌握了全部的芯片核心技术。由于受制于这些核心技术,我国在相关商品生产上获利微薄。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说:“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我们永远是二流厂家。”产品的核心技术是关键,如果掌握不了,都只能简单拼装元件,生产千人一面的大路货,受制于人。如果不能改变制造业研发薄弱这一现状,中国制造可能将徘徊在中国组装的水平线上。
众所周知,国产汽车与其他汽车强国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汽车企业集团自主研发能力依旧比较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尽管我国汽车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全行业严重依赖国外品牌、技术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从市场份额可以反映出技术掌握方面的差距。在国内轿车市场,国外品牌占据了90%左右的市场份额。总体上,国产品牌汽车的研发水平落后发达国家8—10年左右,基本处于技术追赶状态。
随着我国医改的推进和医保全覆盖,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高端医疗器械消费国之一。然而,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我国相关产业起步较晚,进口品牌占据了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近90%的市场份额。很多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和行业规模,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企业还是“拿来主义”,买进国外的设备来研究。缺乏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也是当前中国制造遭遇“弱品牌”危机的关键内因。
虽然,中国在众多领域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水平上仍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不能否认,中国制造在轨道交通、工程器械、航空工业等领域逐渐掌握核心技术并迎头赶上。
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立足未来
中国高铁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运营里程如此之长,辐射范围如此之广,除了拥有地理和资源优势之外,更重要的掌握了核心技术。2014年,中国高铁在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两大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化,以核心技术保障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铁运行安全,这才是关键所在。如今中国不仅建成了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铁网络,并成功把高铁技术输出国外,让中国高铁成功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放眼科技和摄影界,时下或许没有比航拍无人机更为蓬勃发展的产业了。作为目前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领导者,大疆企业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吸纳,目前有超过1500名科研人员为其的创新驱动力保驾护航。拥有主要包含飞控、云台、图传、避碍、计算机视觉等诸多核心技术。大疆已经占领了消费级无人机全球70%的市场份额,以年营业额30亿成为该行业的领航者。大疆科技,引导无人机产业更加良性地发展。
曾经有统计显示,中国80%的高端数控机床依赖进口,但是现在,中国高端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已经不再由国外厂商完全控制和垄断,而开始拥有了数控机床核心技术的话语权。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2012年,沈阳机床集团经过近5年的潜心研发,成功开发出当代先进的智能化运动控制系统,诞生了首台国产智能化数控机床。
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开始意识到自主创新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逐渐加大了技术研发的投入,并开始进行转型。
在国产手机行业中,中兴、华为等企业也正在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并逐渐掌握核心技术。华为旗下的企业海思麒麟920的发布让中国半导体业看到了曙光,“麒麟”的成功让中国手机业逐渐进行了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国产手机已经不再停留在“山寨”以及加工组装的阶段,开始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并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崭露头角。
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中,已经涌现出来一些相对较为强势的品牌。如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并不是短期噱头,而是比亚迪长期坚持新能源汽车的方向毫不动摇的结果。
伴随着国家层面的供给侧改革要求,“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脚步正在急速前进。医械圈也不例外,拿DR行业举例,全新研发的多功能动态DR打破传统静态DR技术瓶颈,在行业内多番掀起产业浪潮,成为了时代的新宠儿。
严峻的现实反复证明,只有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够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卫生巾行业尺度引热议,医用级产物搜刮量下跌 (2024-11-22)
- 2024年1 (2024-11-22)
- 山西减速推动西医药强省建设 匆匆进西医药传承立异倒退 (2024-11-21)
- 我国恒久照顾护士保险惠及260万人 为群众减负超800亿元 (2024-11-21)
- 设在医共体内的“医保做事处”能解决哪些成绩? (2024-11-20)
- 内蒙古对于落实医保药品外配处方规范治理任务的关照 (2024-11-20)
- 我国已有2171个县区展开慎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2024-11-18)
- 国度药监局同意首个优化立异药临床实验审评审批试点名目 (2024-11-18)
- 国度卫健委:我国现行有1610项食物平安国度尺度 (2024-11-15)
- 健全医保基金预支轨制 赋能医疗机构安康倒退 (2024-11-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