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北京政府机构取代采购中介 药品降价

北京政府机构取代采购中介 药品降价

  北京市时隔4年重启药品公开招标带来消息--政府机构取代商业招标采购中介,换来了16%药价降幅。北京市卫生局药械处处长岳小林表示,“这是一次严密的行动,泄露标书问题彻底杜绝了,药品价格逐渐走在回归真实的途中,通过政府招标平台的启动,医药企业节省了大额的招标费。”他自始至终跟踪药品招标过程,历经了所有环节。

 

  中介被砍掉,药品价格降低,这次招标被医药企业界称为招标史上的“第二次大屠杀”。

 

  8月23日,北京市卫生局药品招标采购办宣布,第一阶段药品招标顺利结束,6205种医疗机构用药中标。目前,稀有病重临床用药正在招标进行中。据北京市官方称,通过此次招标,北京市一年内将为老百姓节省30亿元的用药费用。

 

  岳小林表示“我们收集了全国15个省市以往的药品中标价,而且这个价格已经竞争过一轮,能支撑现在这个价格体系。”在往年的招标中,外资药企有着“死不降价”的称号,因为他们手上的药品占据着新药、原创药独特的位置,且属于临床不可缺少品种,成为招标评审团又恨又不敢放手的对象。

 

  在这一次药品招标过程中,招标办的人曾多次动员,部分外资药企不忍放弃北京巨大药品市场而首次明显降价。岳小林表示“让利老百姓的30个亿中,有接近10%是来自外资药企。”按照官方的计算,北京市医疗采购的盘子是240亿,此次招标采购的药品达80%,这80%的400个通用名中,都是老百姓的常用药,普降幅度达16%,也就是节省了30亿左右。

 

   据称医药企业还节省下了动辄几百万甚至上亿的竞标费。一位医药企业人士说,“如果有2000个药企在北京竞标,平均每个药企按200万竞标费用计算,这一笔就将省下40亿左右。”

 

  据了解,副部长刘谦在调研时高度赞扬北京市卫生局“严谨,做得好”。尽管如此,参与此次招标的一些企业却认为,此次招标完全是药品招标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屠杀。据岳小林介绍,通过此次招标,北京市医疗机构流通的药品价格与现在相比,平均下降了16%,如果与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比,降幅达36%。

 

  事实上,一些药企称北京这次药物招标为“第二次大屠杀”,更核心在于政府自建机构取代商业招标平台,这在医药招标界来说几乎是一次“国进民退”。

 

  目前北京市的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由北京海南卫虹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称海虹)、北京鹤麒医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先锋环宇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指定的三家招标公司负责。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