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实行药品涨价管理机制 |
![]() |
国家发改委曾几十次大刀阔斧地用行政手段强行降低药品价,但每一次“降价令”发布后,从药厂、药店及医院传来的反馈都让人尴尬:药厂对降价药品停止供货,公关药监部门,将旧药包装成“新药”高价推出;医院、药店也纷纷“弃用”降价药;“高价药驱逐低价药”的戏法一再上演。
当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由政府定价,未进入医保目录的则由企业自主定价。国家医保目录的制定,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但价格的制定在国家发改委。在国家医保目录公布新品种时,国家发改委并不能立刻制定出相应的价格,而是要在各省调研价格后,才能拿出政府定价。
在公布目录和国家制定药品价格之间,就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基本上仍属企业的“自主定价”过程中,药企只需向所在地物价部门登记备案。这样一来,发改委定价参考的,正是企业上涨后的价格。对企业自主定价,昨天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17日表示,正在研究“反暴利”的具体认定标准和程序。
“对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前突击价格的行为,发展改革委将严格成本核查,属于不合理涨价的,定价时一律不予认可;对进入目录后、政府定价前涨价的,将责令相关企业恢复原价”。然而,即使目录制定权和价格制定权合二为一,也很难完全杜绝药企借机涨价。因为在每次增补医保品种讨论时,企业都会派出大量人手公关。有的在最终医保目录公开前,就已经获知产品是否进入目录,就有了价格操作的时机。
发改委也曾想办法调查药品的真实底价,也就是代理商从生产企业拿到的进货价。去年就曾采集这个数据,但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院都能从提高的药价中获得好处,都有共同的涨价冲动,因此代理商很快修改了价格,使这项监管流于失效。如果物价部门能真正掌握企业的成本,并严格监督企业涨价行为,药价问题将能得到缓解,但面对几万种药品名称,无时不在的公关行为,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很多改革之所以搞得越来越复杂,不是因为改革本身很复杂,而是其中混杂了过多的利益关系。医改和药改,实际上也简单,就是医药分家,医疗市场、药品价格市场实现完全、充分的竞争。当医生开始真正竞争医德医术,比谁开的药更少更便宜更有利于患者健康之时,也就是药品价格自动回落、医疗市场趋于健康之时。

- 相关报道
-
- 医保服务更便捷!医疗保证畛域首项国度尺度宣布 (2025-08-11)
- 青海省全省上线“医保钱包”功效,医保服务继续降级 (2025-08-11)
- 辽宁:药品弥补申请技术审评光阴将紧缩至60个任务日 (2025-08-08)
- 第十一批国度药品集采报量有看点 (2025-08-08)
- 上海推出18条新步伐 进一步激起贸易安康保险市场倒退后劲 (2025-08-07)
- 55种药品拟归入集采范畴 国度医保局提示企业感性报价 (2025-08-06)
- 多部分结合宣布安康情况匆匆进行为施行方案 (2025-08-06)
- 广东全面展开慎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付出改造 (2025-08-06)
- 国度药监局对于刊出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等 20个医疗东西注册证书的布告 (2025-08-05)
- 在家门口享更好医疗服务 城市医疗资本下沉惠及下层庶民 (2025-08-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