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医疗器械消费者 警惕消费“陷阱”

医疗器械消费者 警惕消费“陷阱”

  有些商家为了谋取非法利益,在居民区、宾馆、酒店等场所开展所谓的“健康讲座”、“免费义诊”、“免费体验”等活动推销所谓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以“无效退款”、“多买多送”、“送货上门”为诱饵,欺骗消费者。其推销对象是特定的中老年群体。


  他们在活动期间是不出示行医资格和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资质的,所推销的产品要么未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要么虽然产品是合法的,但是夸大宣传的保健产品,本来只具辅助作用的保健产品说成能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等消费者购买后感觉没有疗效想退货时,早已人去楼空。


  近年来,一些非法厂商在各类媒体上大量发布虚假广告,其主要特点有:危言耸听。将健康人说成患有某种疾病,如果不治将引起如何严重的后果,诱导了一些本身不需要的人使用了相关产品,不仅损失了钱财,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防范措施,正常健康人一般是不需要特别去补什么物质的,如果身体不适的话应该到正规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去进行科学地诊治。


  模糊药品和保健食品的概念。将保健食品混同于药品进行宣传,是一些不法厂商进行违法宣传的惯用手段。保健食品不仅不能宣传疗效,而且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但是,近年来有些广告看不出卖的到底是药品还是保健品。比如在某些保健食品的广告中,却有治疗乙肝、各种肿瘤、糖尿病等等疾病的内容,给人以药品的印象,误导病患者购买。


  现身说法。由所谓的“医药科研机构”、“学术机构”、“专家”研发、证明,“明星”推荐,“使用者”现身说法,亲身证明疗效多么“神奇可靠”。谎称攻克医学难题。目前,人类有一些病症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如晚期癌症、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有些违法广告抓住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打出 “疑难杂症特效药”、“祖传秘药”等幌子,诱人高价购买其产品。

 

  看似文章,实则是没有广告标记的药品、医疗器械推销广告。一些非法广告故意将广告伪装成新闻、随笔等文章的样子,增加产品的可信度。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在文中或者文后有联系电话或地址。上述这些产品多涉嫌夸大疗效,虚假宣传,甚至直接为假药、假医疗器械。


  现代社会物流很发达,一些非法厂商就通过电视、电话购物方式非法售卖药品和医疗器械,通过邮寄或者快递公司直接送货至购买人家中,宣称“货到付款”,购买“零风险”。所谓的“货到付款”其实是钻了邮购的一个空子,实际上当产品送到你手上时,是必须要先付款才能拿到产品的。一旦付过款再打开产品,这时无论产品是什么质量都已为时晚矣。


  近年来,非法药品和医疗器械推销时,经常打的是“温情牌”。二十几岁的姑娘、小伙亲热地喊道“干爸”、“干妈”、“爷爷”、“奶奶”,经常和老年人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甚至有的还采取“跪式服务”,让一部分晚年寂寞的老人不知不觉就陷入了温情陷阱。有的子女对其进行劝导时还会发生不理解,斥之为“不孝”。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