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性医疗器械购用混乱 可借鉴甘肃做法 |
![]() |
2010年,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405例,其中造成严重危害的32例,部分就是植入性医疗器械造成。较之一般手术而言,植入医疗器械的手术具有花费高、风险大的特点。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植入医疗器械手术就是“大手术”,一旦发生质量问题,给患者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不光是经济损失,而且对身体直接造成直接伤害,轻则致残,重则危及生命。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处负责人介绍,由于相关法规不完善,监管深入难,植入性医疗器械购用混乱的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光在甘肃省许多地方存在,而且是全国性的问题,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应重视和加强监管。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植入性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中不断增多,但受法规不完善和监管难深入等影响,临床购用混乱的现象比较普遍,已经成为危及患者健康和影响医疗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管方面,甘肃省金昌市近年来进行了探索,其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植入性医疗器械购用混乱带有普遍性
植入性医疗器械是指任何借助外科手术,器械全部或部分进入人体或自然腹腔中,在手术过程结束后长期留在体内,或者至少留在体内30日以上的医疗器械,常用的有骨与关节替代物、心血管植入物、人工心脏瓣膜、眼内晶体植入物、血管支架等。
在甘肃省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目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临床相关手术中,基本都能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而且是规模越大和技术条件越好的医院,使用的越多。在最近召开的甘肃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来自各市州的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普遍反映,在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购用中,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没有集中采购或库存,而是采用一种“先手术使用后验收入库”的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做法是患者手术日期确定前,由使用科室或医师个人直接通知经销商送货,或手术当天直接送到手术室,医疗器械经验收后由手术医师或相关人员填写登记,手术后,根据医师或相关人员登记及相关票据,再到医疗机构管理部门补办入库手续。在这种购用模式下,一些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松懈,把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单位购用行为变成了医师个人采购,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医师与植入性医疗器械经销商形成利益链条,从购用环节中谋取利益,甚至把名实不符或存在质量隐患的产品提供给患者。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一起案件,就能反映这一问题:一名酒泉市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临床医师使用的接骨钢板与接骨螺钉不配套,导致医患纠纷发生。对于现行的植入性医疗器械购用模式,甘肃省各市州的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普遍认为,其中隐患太多,危害太大,不能对所使用的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追溯,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 相关报道
-
- 上海六院心血管内科首次采用新一代高功率射频消融导管QDOT开展房颤消融术 (2025-05-15)
- Nature:海马体中的多巴胺信号或能作为机体情绪决策的“导航仪” (2025-05-14)
- Nature Genetics:告别“批量”模糊——首个大规模单细胞研究,解码胶质母细胞瘤纵向演变的“个体差异”与“普遍规律” (2025-05-14)
- Nat Immunol:科学家绘制出机体免疫细胞“地图”,有望解锁抵抗疾病的密码 (2025-05-14)
- 司美格鲁肽被无情碾压!替尔泊肽在头对头比较中,显示出更好的减重和减腰围效果 (2025-05-14)
- 晚婚晚育或是因为智商高?!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个体虽更早进入青春期,但更倾向于晚婚晚育 (2025-05-14)
- 博腾生物与华隆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加速MATC细胞药物开发,突破实体瘤治疗瓶颈 (2025-05-13)
- 新一代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新适应症MCL上市申请获受理,百济神州血液肿瘤管线新突破 (2025-05-13)
- 2025未来医疗100强榜单发布:立足当下,突破创新临界点 (2025-05-13)
- 《神经元》:剑桥大学团队发现,ACLY抑制剂或能治疗帕金森病! (2025-05-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