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医疗器械 不是转移矛盾的借口 |
![]() |
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中逾八成被外国跨国企业垄断;外国医疗器械在我国大医院占有率超过70%;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超过50%。正是跨国企业“跑马圈地”、进口产品垄断市场的现状,使得我国医疗器械的价格居高不下,加剧了百姓“看病贵”。
在近日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有医学专家表达了上述看法。话一出口,“跨国企业医疗器械价格垄断加剧看病贵”的标题就满天飞了,质疑的声音也随之倾泻而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声音认为,高端医疗器械八成依赖进口导致“看病贵”的说法,似乎找到了“医疗器械贵”这只进口替罪羊。
舆论的质疑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专家并没有在字面上说这是看病贵的重要原因,而只是含蓄地说“加剧”,但专家这样的表述,很有一种引导的嫌疑--看病贵很大程度上是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造成的。
看病贵是因为进口医疗器械的缘故,不那么完全符合事实。因为很多关于看病贵的报道,并不和进口医疗器械相关联。比如曾有一位全国人大常委在一次会议上举例,说他有个朋友带小孙子去看病,仅是个发烧,一天下来就花了万余元。再比如,新华社曾报道过,中国人2010年一年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的水平。对此情况,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发布会上表示,“这种情况确实要通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其他医改措施来加以改善。”
在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特别强调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要控制医药费用,把控费作为2011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各地深入分析研究本地区医药费用上涨的趋势和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的控制目标和指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措施,重点控制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以及一些重点专科医疗费用较快上涨的现象。
应该承认,老百姓看病贵的根源,就是以过度医疗、以药养医为代表的医院创收机制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的结果。当人们输液的量仿佛是在喝饮料时(我国是输液皮管、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的生产大国,不关进口的事),不是“进口医疗器械”闹的;当老百姓对感冒咳嗽发烧等“小病”都害怕去看时,他们不是怕“进口医疗器械”,而是怕被当成了“提款机”。

- 相关报道
-
- Cell:我国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策略实现了蛋白质的快速高效进化 (2025-07-29)
- 第四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2025-07-29)
- 2025年7月Cell期刊精华 (2025-07-29)
- Cell:告别“单兵作战”!SPIDR技术开启“联合作战”新纪元,一次实验看清数十种RNA调控蛋白的“社交网络” (2025-07-29)
- Nature:中国学者开发基因编辑蚊子,有望终结疟疾传播 (2025-07-29)
- Science:利用人工智能揭示蛋白质稳定性规则,有望推进蛋白质工程变革 (2025-07-29)
- 屡获殊荣: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荣获《南方周末》2025年度ESG创新案例奖 (2025-07-28)
- 一滴血测早期食管癌!Adv Sci:新型生物芯片结合AI,9种囊泡蛋白助诊断准确率超90% (2025-07-28)
- Science:利用新开发的谱系追踪工具绘制肿瘤细胞的历史和位置,从而揭示其生长模式 (2025-07-28)
- Cell:新研究确定了世界上首个有望预防危及生命的HTLV-1病毒感染的新方法 (2025-07-2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