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基地 中关村“鹤立鸡群” |
![]() |
北京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自2006年被确立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来,园区内初步形成了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较为完整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据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曙光介绍,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科技研发是其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只有掌控高端环节,才能带动产业的发展,创造竞争力优势。
从成立之初,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就定位于“高端生物技术的研发、中试和生产”,旨在利用首都研发资源优势,打造生物产业高端研发创新和成果产业化项目基地,在短时间内使国内外人才、技术、资金、品牌等相关的产业高端资源形成集聚效应。
目前,中关村生命园园区内汇聚了包括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863”实验动物及病理动物模型中心等7家国家级研究机构、1家医疗机构、扬子江集团、江中制药集团、美国健赞、瑞士先正达、丹麦诺和诺德和日本TaKaRa公司等21家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研发中心与生产企业,以及16家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企业和60余家中小型创新科技企业。
园区内企业累计已达112家,其中外资企业18家。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在研的国内国际项目146项,企业拥有各种专利4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67项,承担国家863、973和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等重要科技项目125项,累计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441篇。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招商始终坚持“专业化、高新化、生态化”原则,不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动,不符合园区发展目标的项目坚决不招。据了解,“专业化”要求引入的企业只能是从事生物和生命领域研究或生产的机构与企业,“高新化”要求引入的企业必须是所在领域中的佼佼者,入园项目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为标志的创新型产品为主,“生态化”要求不同企业的业务领域具有多样性,涵盖范围具有广泛性,业务领域之间具有关联性。
目前,国内各种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上采用“企业招商”模式,只是在打造“产业集聚区”,而不是打造能够形成产业链的产业集群,追求的也仅是降低成本、招商引资和规模扩张,实质上是在追求GDP和出口创汇等短期收益。袁曙光介绍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在不断深化认识生物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始采用“产业招商”模式,以高端研发为龙头打造生物产业链,以满足构建产业链需要、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来确定目标企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招商。此举使进入园区的企业能够以很小的交易成本,成为园区内整个生物产业价值链的一个环节、一个部分,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成长环境。

- 相关报道
-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你想晓得的生养保险政策都在这里!一文读懂→ (2025-05-06)
- 海南推出“工信8+2”政策系统 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倒退 (2025-04-30)
-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2025-04-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