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医用敷料背后的“辛酸泪”

医用敷料背后的“辛酸泪”

  虽然面临原棉材料价格波动、通胀和汇率变化、用工荒和涨薪潮带来的压力,但出口运行仍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中国医用敷料产业近20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从20年前的“加工业”发展到今天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转移中获得了发展机遇,成功抵御了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竞争力都有了较大提升。我国医用敷料已出口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在欧美医用敷料进口市场上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从近半年的出口月度数据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1)出口总体形势向好,每月出口规模在2亿美元上下浮动,出口月环比持续上升,6月当月出口额达到了2.2亿美元。(2)棉制敷料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是带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药棉、纱布和绷带的出口价格同比增长了35.84%、棉制手术巾出口价格同比增长48.69%。(3)无纺布医用制品出口占据了相当份额,2011年的医用敷料产品出口的统计范围增加了无纺布医用产品,从上半年的出口数据来看,无纺布医用产品出口额达到了3.19亿元,占敷料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一。

   
  欧美地区是主要出口市场。对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的出口占据了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累计占比49%。但目前,我国出口的敷料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如传统的棉质敷料药棉、纱布和绷带、棉质手术巾等,中低端敷料占到了出口总额的70%以上,出口平均价格较低,仅为欧美同类产品价格的八分之一。

   
  出口企业竞争格局保持稳定。全国经营医用敷料出口业务的企业有3千多家,其中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从上半年的数据看,排名前10位的企业均为生产型企业,前10强企业的出口额占比达到了33.05%,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数和市场集中度基本持稳。

   
  整体来说,我国医用敷料行业还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产业升级、技术发展较为迟缓,生产和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药棉、纱布和绷带等天然材料类医用敷料,技术难度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新型医用敷料市场快速增长带来市场机遇,技术创新是不二选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加大,人们更希望缩短康复时间。新型医用敷料产品可以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医用敷料用量,大大缩短护理时间,迎合患者需求。在这些因素促使下,使用更方便、性能更优良的高科技敷料将是一个趋势。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