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是什么让医患冲突“源源不绝”

是什么让医患冲突“源源不绝”

  医患冲突不断,往往是旧闻未去新闻又来。不过,我们还是希望类似于北京同仁医院咽喉科徐文主任被患者砍十几刀的事件就是最后一桩。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事件被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的过程中,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后果? 现代医疗越来越专业,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患者不可能懂得对自己疾病进行治疗,因此,在医疗市场,单个普通患者不可能像普通市场的消费者那样对供方进行监督、制衡,而是必须更多地依赖其它专业机构去监督医生。


  在国外,履行这种监督责任的机构主要是政府的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保险机构。特别是竞争性的医疗保险机构,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必须一方面服务好投保人,吸引他们投保,另一方面必须监督医生,防止他们花费过多。

   
  但在我国,这两类组织的监督功能都遭到了弱化。拥有我国绝大多数医疗资源的公立医院基本上都直接归医疗卫生管理部门所有,既然他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自己人监督自己人,当然是很难得力的;我国社会性医疗保险非常落后,而基础医疗保险由政府独家承办,缺乏竞争,也没有多少动力履行监督责任。也就是说,在我国医疗领域,医生存在着知识垄断。如果说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垄断色彩还不算特别明显是因为政治表现和道德清白对他们还有强大约束力的话,那么进入商品经济时代,这种垄断就必然会造成对患者的伤害,如果不加以约束,将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

   
  我国医疗收费由政府管制,且以追求“公益”的名义定得很低。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上所有的资源都必须要依靠货币才能获得,为了生存,就必然迫使医生和医院要从别处多收费,也就是常说的“以药养医”。从表面上看,“以药养医”只不过是左右手的游戏,药费填补了少收费的缺口,可实际上,价格决定着供需,医疗收费低了,就没有人愿意多提供医疗服务,而药价很高,就很愿意卖药,最后必然是人们往往得不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反而成了药品过度营销的受害者。

   
  在以上两者的相互作用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降到极低,必然想极力抓住品牌这根救命稻草,结果导致大医院挤满患者,小医院却门可罗雀。再加上公立医院不但存在着像国有企业那样的所有者虚位,还以“公益”的名义不愿追求利润最大化,进一步削弱了所有者管理的意愿,为内部人控制留下了巨大的空间。结果,效益好的大医院不愿意用赚来的钱扩大规模、服务更多的人,造成优质资源的加剧稀缺。后果就是,在大医院服务的医生更加傲慢,而小医院又因效益不佳吸引不来高素质的医生。这两者都进一步伤害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