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十二五”医械规划走出亲民路线

十二五”医械规划走出亲民路线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然而,行业结构不合理成为产业快速提升的一大“绊脚石”。1月18日,国家科技部印发《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称《专项规划》),该规划的出台,有望在带动产业环境进一步完善之余,对医疗器械行业重新优化布局,以适应新医改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医疗器械行业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应用密集、学科交叉广泛、技术集成融合等特点,是国家前沿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医疗器械正式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产业扶持力度日渐加大,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专项规划新机遇。

 

  《专项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大幅提高医疗器械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多学科交叉,大力推进产学研医结合,高效推进医疗器械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其中,前沿创新技术作为“未来科技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成为重点开发领域之一。专项规划明确,鼓励发展多模态融合成像、分子成像、太赫兹波检测、低剂量光子探测成像等前沿技术,以及精准手术机器人、碳纳米管CT、无创血糖等前沿创新产品,引导人体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培育一批创新品牌,大幅提高产业竞争力,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实现快速跨越。 同时,规划还给出相关的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包括重点开发50-80项基础装备和新型产品,建立8-10个国家科技产业基地。

 

  科技进步和示范应用带来的新增医疗器械产值2000亿元,出口额占国际市场总额的比例提高到5%以上;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元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等。有业内人士表示,新兴市场需求增加、住院时间减少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都是医械市场增长的潜在动力。部分医械逐渐常规化,且竞争也较激烈,价格上升的动力会相应减小。而其他一些可以减少住院时间或在家可方便使用的产品,如病人监护仪、供氧系统和家用分析仪等,则有望获得较快增长。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