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降价环境下廉价药寻求出路

降价环境下廉价药寻求出路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通知,决定从5月1日起调整部分消化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此次药品价格调整共涉及53个品种,3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幅17%。在这次市场早有预期的调价中,消化类常见药品基本均受调整。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降幅并未超出预期价,将价格指向更符合实际的市场价。 第29次降价令以及此前流传将于7月1日起实施的《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再度引发业内对临床常用廉价药的使用的思考。


  无论采取DRG,还是按病种付费,抑或按人头付费之类的支付方式,只要付费方式不和医生收入分配制度相挂钩,支付方式的改革还是难以撬动医生的处方行为 。药品网研究人士认为,廉价药的临床“失踪”,“以药补医”的顺价15%加价政策正是其中关键。“该政策导致了药价越高,加价越多,医生越愿意处方,医院越愿意购进。”该人士如是评价。


  从近期出台的系列政策看,医院15%加成取消趋势愈加明显。前有《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并制定了医疗机构销售环节差率(额)控制标准;而后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下称《规划》)更是明确要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药品网显示出福建一家试点取消药品加成的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地探索的公立医院补偿改革,原本药品加成收入的部分,主要由提升服务收费填补,财政补助也有小幅提升,还有10%左右需要医院进行费用控制、降低成本。对此,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坦言,取消15%加价并不能改变“以药补医”格局。
 

  一位三级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对于廉价药的使用也表示,改革的难点在于疾病治疗的技术问题与价格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于医疗这种高技术高强度高风险职业能否得到合理报酬以及我国经济实力的可承担可支付能力,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好医药经济与医疗消费之间的平衡。“单靠取消加成,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医生收入来源,进而亦难以改变目前的处方行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