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专家称毒胶囊事件由唯低价论引发

专家称毒胶囊事件由唯低价论引发

  毒胶囊事件激起公众愤怒。药,原本是治病的,如今却因企业的贪婪而致命。记者多方追问,探询其中原因,业内认为,医药招商企业不择手段惟利是趋固然应该受到惩罚,但医药政策导向错误、药品流通监管不严才是造成今天局面的深层原因,我国虽颁布了众多药品规范和标准,但在现行监管体制下,标准成了一纸空文。“唯低价”论招标良心企业难存活。

 
  “这是多年来积累矛盾的爆发,是唯低价招标制度错误导向的结果。”中国医药招商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说。行业资深人士称,医药市场近年出现了一批价格奇低的药品,其中多来自东北地区,当地不少药厂的出厂价不到零售价的十分之一。这次被曝光的13个批次9个批次来自东北药厂。“我们呼吁了两年多,两年多了医改办一点都听不进去来自医药行业的意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为此痛心疾首。“好的企业因为不肯对质量妥协,价格太高,总是进不到各省的招标目录中。”

 
  他称,北京一家百年老店生产的六味地黄丸成本价就要6元左右,而一些省份的医药招商企业中标价只有2元左右。“怎么做?不牺牲质量怎么能把价格降到那么低?”“唯低价肯定是个坏政策。有些守不住底线的企业,他就会做违法的事情,全国有5646家药企,假如有百分之一的企业没有守住,那也是50家企业啊,他们生产的药品有多少?”上述人士说,“基药招标制度如果不调整,事情只会更加严重。”

 
  值得庆幸的是,“唯低价论是取”的招标思路已经出现转变迹象。3月22日,国务院发布《“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强调基本药物的集中采购要更加注重药品质量,“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毒胶囊事件或许会加快基药招标政策的纠偏进程。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