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为何原研药屡次降价降幅并不明显

为何原研药屡次降价降幅并不明显

  新医改实施以来,国家对基本药物实行统一定价、集中采购。国家发改委也先后29次降低部分品种药物价格,药价攀高态势得以遏制。但令人担心的是,许多已过专利期的原研药在屡次降价中降幅并不明显。


  在中国,原研药享受单独定价权,这导致其在价格上“岿然不动”。许勇说:“在国外,随着仿制药品的上市,原研药专利期满后价格便会大幅下降。但根据中国现行药品价格政策,同一品种的原研药口服制剂,可以比仿制药价格高出30%,注射剂则可以高出35%。”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规定其实在法律上缺乏依据。早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就开始制订《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试图取消原研药的“价格特权”。但两年过去了,意见稿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


  业内专家认为,应取消原研药的价格特权,只以专利药和非专利药来划分,对专利期内药品进行价格保护,对基本药物目录中有相应仿制药的原研药进行降价。


  然而,对于仿制药的效果,许多医生还心存疑虑。武汉几家医院的医生表示,与仿制药相比,原研药在品牌知名度上更胜一筹。临床医生对于药品的质量如果无法判断,肯定倾向于选择后者。


  “还有医保报销的因素,如果原研药和仿制药都可以报销,为什么不用更知名的原研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唐洪梅说。


  “在注重价格低廉的同时,原研药企业更应注重技术创新、提高药品的质量,以口碑赢得市场。”唐洪梅认为,在坚持以成本作为定价基础的同时,价格主管部门应引入更加科学合理的定价方法,形成良好的药品价格机制。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