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未来走向如何

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未来走向如何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首次提出了公立医院改革路径。“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按人头等预付方式取代按项目的后付方式。把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革结合,支付制度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相辅相成。”随着各地试点的启动,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将全面拉开。


  医保基金承压,让医保部门开始重视医疗支付方式的改革,希望达到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高医疗费用使用效率的目的。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和改革的目标在于,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医院作为供方并无控费动力。当前的控制医疗费用,就是通过国家的医保支付体系来控制医院的医疗行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向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控费实指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而不是不能增长。


  医疗支付方式改革配合着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将向公立医院旧的运行机制发起挑战,这是大势所趋。


  由于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是一个关系到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综合改革,其背后更是一种利益机制的博弈问题,各方的利益在支付方式改革进程中相互博弈。尽管支付方式改革在各地屡有稳妥的探索推进,但在推进过程中遭遇了很多难题,改革面临的阻力也同样巨大。


  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医院主动建立起一套适应该制度的管理手段;推广总额预付制,是逼着医院管好医生,主动控费,改变行为模式。但在实践中,医保和公立大医院之间还存在诸多博弈。总体而言,大医院掌握了相当的主动权,在总额预付制度下,医院强行超支或者推诿患者的情况均有发生。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