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国内药企创新获财政支撑

国内药企创新获财政支撑

  对于国内药企的发展来说,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如何实现稳步上升,还需要更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是其中财政地支持是关键基础。


  对正在转型中的药企来说,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天,有一批企业颇为亢奋。在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发展专项中,沃森生物获批8000万元、海正药业年产320万支抗体药物安佰诺产业化与国际化项目获得5000万元、华兰生物的疫苗国际化认证建设项目获5800万元,华北制药的抗体药物中试基地建设项目、武汉基因工程药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27个项目也有缘分羹;在通用名化学药发展专项中,华东医药获国家专项资金6000万元,翰宇药业、绿叶制药、恒瑞医药、人福医药等34家企业也将受惠,与前述两项一同获批中央财政扶持的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


  对这些专项,企业界表示,国家能逐渐加大对医药领域的投入总的来说是件好事。高兴之余,受访的企业也理性地提出了思考:中国庞大的医药市场,跨国药企仅靠几十个“重磅炸弹”级药物就占据了半壁江山,我国虽有数万个药物却没产生大品种。为何一向以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却难有自己的利器?他们认为,提振国内药企资金扶持很重要,但仅靠给钱还远远不够。


  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我国财政支出中医疗卫生投入为6429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仅为1.36%,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9%,这两组数据已是这些年来的新高。而2010年,十大国际领先药企1年的研发投入是我国未来5年重大新药创制资金的近10倍。形成反差的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诸多药物中,年销售额最大的也不足2亿美元。“中国的扶持政策过于碎片化,在一个从政策管理到企业发展都是以仿制药为主的环境下,创新效率问题亟待正视。”俞雄认为,国家扶持首先要有系统的设计,其次要有对潜力企业的选择扶持机制。


  目前国内药企绝大多数相对较小,有国家财政支持肯定是好事,可相对于具体项目来说仍是杯水车薪。而且项目审查及资金拨付周期长,程序繁琐,贴息资金到位与贷款使用进度难以一致,影响了中央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带动作用,整个投入缺乏战略性设计。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