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两性知识 > 桑:闷骚之树

桑:闷骚之树

想来想去,没有比“闷骚”一词更适合形容桑树的。

“闷骚”本是一个贬义词,现在却有了非常丰富的含义,很难完全用语言解释。

“闷骚”的事物貌似朴实低调,仔细寻味,却能发现许多丰富的内涵,桑树就是这样的。

桑树是一种简单又有点矛盾的植物,它本来只是一种树,却又是蚕的粮食,和丝绸业紧密相连;它也开花,除了桑农,却没有人知道它的花是什么样的;它不是果树,却有人把它的果实奉为“民间圣果”。

它没有出众的外表,却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神话传说,以及文人墨客的诗句当中,即便只充当背景和道具,也自有一番质朴的风情――圣人孔子出生于空桑(古代地名,因有大片桑林而得名);“后羿射日”中那十个太阳栖息的神树叫做扶桑;传说商代开国之君成汤灭夏之后,天大旱,整五年颗粒无收,汤亲自在桑林中祈求降雨,称为桑林祷雨;形容世事变迁很大,叫做沧海桑田;古时男女约期幽会,叫做桑中之约;因为古人常在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所以桑梓指代父母和家乡;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不是因为那时的公鸡飞得比较高,而是说,悠扬高亢的鸡鸣声仿佛一直传到桑树的树顶,可见乡村生活得宁静;而《陌上桑》中擅长养蚕的美女罗敷,正是在采桑的林间小路上造成了一次交通堵塞、、、、、、早在三千多年前,商代出土的甲骨文上,就有了“桑”与“蚕”的字样。

桑树历史悠久,与中国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桑叶。

桑之君子说桑叶是桑之君子,主要是因为它气味甘苦,性寒,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就像那些永远从容不迫,可以使人忘掉烦恼、如坐春风的君子。

疏散风热。

用于风热感冒,常陪菊花。

如著名的药方“桑菊饮”。

桑菊饮最早来源于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后来清代吴鞠通在著作《温病条辨》中进一步完善了这个配方,并一直沿用至今。

桑菊饮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组成。

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3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芦根6克。

用法。

水煎,分2次温服。

桑菊饮是一剂典型的预防流感的良方,因为它是在流感刚爆发,身体还没有发热,咳嗽也不厉害的情况下饮用的。

此外,这个方子如果加上白蒺藜、决明子、夏枯草,可治疗流行性结膜炎;加上牛蒡子、土牛膝,可治急性扁桃体炎。

清肝明目。

用于风火目疾。

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于治疗头晕、视物昏花。

治头目眩晕,可用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

现代将其制成眼药水,可治疗急性结膜炎。

清肺润燥。

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者。

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

蜜制桑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或口渴者,可用蜜制桑叶。

桑叶有抗病原微生物和抗炎作用。

治火烧及汤泡疮,可用经霜的桑叶,香油调敷或干敷。

治咽喉红肿和牙痛则可用桑叶三至五钱,煎服。

桑葚。

桑之极品葚乃“甚”,甚者极也。

神农认为,桑葚乃桑中精华,今天看来,它的“闷骚”确实也为桑中之最。

首先,它明明只是养蚕的副产品,却偏偏又属于黑色水果,比起浅色水果,因富含色素类物质而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性,此外还含有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次,和黑加仑、黑布林等其他黑色水果比起来,它的样子和个头是最“寒�”的,但由于水果的表皮中含有更多的营养成分,而体积较小,表皮所占的比例越大,营养价值也越高。

这下,它的劣势又变成优势。

最后,闷骚者自有其特殊的魅力,甚至还可能是“致命”的诱惑,桑葚正是如此,有诗为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选自《诗经・卫风・氓》)这是一首怨妇诗,这几句话的大意是。

桑树还没落叶时,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姑娘啊,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重点在一个出自《毛传》的小典故。

“鸠,鹘鸠也。

食桑葚过,则醉而伤其性。

”原来,贪吃的斑鸠吃桑葚,居然吃到“醉倒”了。

以贪吃桑葚的代价来警示沉迷爱情的后果,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桑葚的美味有多么难以抗拒。

成熟的桑葚含糖、鞣酸、苹果酸及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亚油酸和少量的硬脂酸、油酸等,桑葚以个大、肉厚、色紫红者营养价值高,未熟的青桑葚含有氰酸,不能食用。

历代医家对桑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能滋阴补血,生津润燥,主治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还有祛风湿、解酒等功效。

特别适合习惯性便秘、贫血、脱发、须发早白、失眠及神经衰弱者。

有试验结果显示,桑葚活性饮品对糖尿病可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桑葚还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具有延缓衰老及润肤美容的功效。

桑树在农历3~4月开花,5~6月结果,所以,每年桑葚只会出现很短的时间。

出现时,虽不会给人惊鸿一瞥的感觉,消失时,却让人产生小小的失落。

恐怕正是这种过时不候的“闷骚”,放倒了那只及时行乐的斑鸠。

说到斑鸠,不得不提醒一下。

人吃桑葚不能贪多,一小捧足矣。

因为桑葚所含的挥发油,对人的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如食用过量,会抑制肠道内的多种消化酶,造成细胞中毒死亡,甚至发生血性肠炎。

桑葚性寒,儿童和容易腹泻的人不适宜多吃。

还有人对桑葚过敏,吃后会出现面目赤红,耳内、鼻腔内、上眼睑内、咽喉部肿胀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除生食外,桑葚还可做成桑葚布丁、桑葚蛋糕、桑葚粥等。

桑葚膏用桑葚鲜果熬膏,每日服两次,早晚开水调服两匙,可治久咳。

对于少年白发或脱发,除常服桑葚膏外,还可取桑葚配以何首乌、旱莲草煎服。

一般煮制桑葚以砂锅为宜,忌用铁锅。

桑葚酒桑葚酿出来的酒,色泽鲜艳,香殊位甜,既是饮料,又是良药,曾有“四月宜饮桑葚酒,能理百种风热”之说。

桑葚酒治水肿、腹胀有奇效,有宁心利水之功。

桑葚果粥桑葚5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先将桑葚捣烂备用。

糯米洗净后,加适量清水入砂锅中煮粥,先武火,或文火。

粥熟后,加入捣烂的桑葚蓉汁和冰糖,再煮一会儿即可。

桑葚桑白皮。

桑之遗珠蚕能吃的只有桑叶,人能吃的也只有桑葚。

桑葚其它部分的价值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被发掘。

在传统的农业时代,植桑养蚕,用桑枝烧火煮饭。

随着天然气取代了柴火,每到5月中下旬,春蚕饲养结束后,蚕农边开始夏伐工作,被伐下的桑枝沦为废品,常被一把火烧掉。

近两年,因为农药科技的发展,桑枝的“内秀”便被不断发掘出来。

用桑枝和棉杆、麻杆等非木材一起制浆造纸,以桑枝培育黑木耳等食用菌,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用桑枝制成的新型地板更是远销海外,不但环保、保健,据说还非常坚韧牢固,“子弹也打不穿”,在欧美大受欢迎。

总之,桑枝已经变废为宝,不愧为“”闷骚的后起之秀。

早在宋太宗下令编纂的《太平圣惠方》中就提到,将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用来檫牙,可能是最早的药物牙膏。

桑枝煎服还可驱风通络,主治风湿痹痛,脚气浮肿。

治脚气,可用桑枝60克,炒香,以水10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空腹服之。

桑枝还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治高血压病的双桑降压汤,就是用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5克,加水1000毫升吗,煎至600毫升。

入睡前洗脚30~40分钟即可。

桑白皮就是桑树根的皮,具有败毒抗癌、平喘清热、消水退肿的功效。

桑根白皮酒可治哮喘。

桑白皮250克,吴萸根皮150克,黄酒1500克。

药材细切,用酒煮至500克,去渣,收贮备用。

主治肺热咳喘,痰多而黄,身热口渴,甚者吐血。

桑根皮的汁外用,可治小儿口疮、外伤出血、脱发、头屑、头痒,以及被蛇、蜈蚣、蜘蛛咬伤。

蚕。

桑之转世别忘了桑叶是蚕的粮食,蚕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光亮柔软的蚕丝,因此,蚕可以说是桑叶生命的延续。

继承了桑的优良传统,家蚕从来不吵不闹,只是默默地吐丝,辛勤地工作。

比起桑树,它的献身甚至更彻底。

蚕蛹、蚕茧、僵蚕,就连蚕的粪便(蚕砂)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体弱、病后、老人及妇女产后的高级营养补品。

蚕蛹油还可以降血脂、降胆固醇,对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改善肝功能有显著作用。

蚕茧是一种止血药,煎汤内服,或入散剂,可治便血、尿血、雪崩等,还可用于治疗消渴。

蚕砂是幼蚕的干燥粪便,性甘温,可祛风湿、止痛,用于治疗腰膝关节疼痛、月经过多、腹痛、皮肤风疹等。

用5~15克布包煎服;也可外用,装入布袋内蒸热熨患处。

僵蚕又叫白僵蚕、天虫或僵虫,是家蚕的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死亡的虫体。

白僵菌是一种真菌,可在蚕的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和草酸钙结晶,是蚕中毒死亡。

死亡的蚕呈白色僵硬状,所以叫僵蚕。

它的主要功能是祛风解痉,化痰散结。

可用于痉挛抽搐、中风、风热头痛、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乳腺炎等。

现代研究还发现,僵蚕有抗凝、降血糖、抑制肿瘤的作用。

《本草纲目》称僵蚕。

“蜜和檫面,没�觯�醚丈��蚣影浊E#�捉┎夏���筒糁�。

薄渡衽┍静菥�芬苍赜小懊鸷诎撸�钊嗣嫔�谩保�际撬到┎暇哂忻廊莸墓πА?/P>现代研究发现,白僵蚕含有的活性丝光素,能促使皮肤细胞新生,调节皮脂,改善皮肤微循环,消除色素沉着,保持皮肤弹性。

而有感染白僵菌产生的蛋白酶、壳质酶、脂酶等水解酶,则可消化角质、分解色素、淡化疤痕。

这里分别有两个祛斑美白的方子。

食疗茯苓消斑汤。

白茯苓、白僵蚕、白菊花、丝瓜络各10克,珍珠母20克,玫瑰花3朵,红枣10枚。

上药同置锅中,加清水适量煎取汁,分作3份,饭后饮用,每日1剂,连续7天。

可健脾消斑。

外用去黄中药面膜。

白芷50克,白术50克,白蒺藜50克,白芍50克,白及50克,白僵蚕50克,白茯苓100克,研成粉末,再用冷开水调和敷脸,主治面黄,消除黄褐斑。

生态桑园。

桑之未来现在,桑的故事该讲完了吧?不,还没完呢。

近年来,有农业学家提出了栽桑养蚕,桑下种草养兔,秋剪桑枝代替木材培养香菇,蚕砂、兔渣可作沼气发酵原料,沼液、沼渣作为优质肥料返施桑田,形成“桑――蚕――草――兔――菇――气”高效生态桑园。

看来,桑树的“闷骚”将要在科技的支持下继续发扬光大了。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