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唯“价格论”带来安全隐忧

唯“价格论”带来安全隐忧

  2009年1月17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暨“中国医药30年风云会”颁奖典礼在京召开。

  在此次大会的圆桌论坛上,与会的行业专家和代表就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认为虽然中国医药产业面临新医改和金融危机两大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是新的一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产业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在看好行业未来的同时,专家和代表对当前宏观大环境下药品安全、国家药物政策等,也提出了各自的担忧和建议。  

  

  产业走高:预计医药产值今年破万亿  

  我国每年有8000万人需要住院治疗疾病,有22亿人次进医院门诊治疗,有13亿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因而需要一个宏大的健康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对于我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据桑国卫介绍,全球生物产业正以每五年翻两番的速度发展,医药卫生相关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美国2003年就达到了15%,法国占GDP的11%,我国目前只有4.7%,由此可见,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初步估算到2020年我国医药卫生相关产业的产值将达到4万亿左右,加上相关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6万亿元左右。

  桑国卫指出,生物医药产业不仅是战略产业,而且将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将来会占到我国GDP的10%或者以上。

  秦脉医药公司总裁王波预测未来医药产业的发展还会保持20%以上的速度。在2006年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处于最低谷时,王波曾预测到2010年中国医药产值仍旧会突破1万亿。虽然2008年最后的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是估算能达到8300亿,增长速度达到25%。因此,从今天的发展形势看来,王波认为有可能在2009年就实现1万亿这个指标。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对医改充满信心,认为医改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重大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向全民征求意见建议;医保的全覆盖是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进行改革,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  

  

  中印之争:普药原料药出口蕴含巨大机遇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刘国恩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可能给中国制药产业带来的机遇。刘国恩认为,中国是原料药出口大国,这些原料出口后多用于加工成普药。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对普药的需求上升,因此相应会增加普药原料药的进口,对中国企业是一个机会,但印度是这个机会的强有力的竞争者。刘国恩认为我国应该在技术、管理、人才,特别是政策方面更开放一些,更大胆一些,这样才能使这个机会变成现实。

  正如中国药学会药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宋瑞霖所指出,在医改和金融危机双重影响下,宏观环境和政策有利于医药行业的发展,但如果企业不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能力,则可能在2009年这个充满希望的年头里吃苦头。  

  

  安全考量:恶性价格战或将导致药品安全问题  

  在激烈的竞争和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一个巨大的隐忧,不光考验监管部门,而且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一种考验。

  面对着国家发改委24次降价和药品招标采购,一些恶性竞争的行为很难杜绝,药品的安全性令人担忧。比如0.85元一瓶的大输液,仅一个瓶子和一个符合要求的丁基胶塞这两项的成本就应该在1块钱左右。王波担忧地表示,面对这种大输液比矿泉水价格还低的现象,要保证大输液的产业安全就很难做到。

  站在药品安全性角度,王波预测2009年将是考验中国政府对药品监管的一个年度,也是考验企业生存的年度。王波分析认为CPI、PPI加上金融危机对于医药行业的影响实际是巨大的,很多原辅料、制造成本、研发成本在刚性增长,同时企业又遇到了招投标的问题,国家的24次降价,以及未来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执行以后可能有更加严格的药品价格管制等问题。王波说:“这就形成了一个‘剪刀差’,如果这个巨大的‘剪刀差’下有1/3或者1/2的企业处于生存危机的时候,很担心这个行业或将出现药品质量安全问题。”

  中药的安全性问题近来也备受关注。浙江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认为,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其实由多种因素引发,最大的问题是中药的临床使用。传统中药应按照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但目前在临床使用中大多并不能辨证施治。第二是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非常令人担心。第三是中药标准问题。很多中药质量标准没有成份检测,或者只有定性检测,没有定量检测;有的即便有定量检测,所确定的指标也不一定代表是有效成分还是有害成分。

  胡季强建议,增加中药生产全行业、全过程的管理,应对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也完全按照药品GMP进行规范管理。并建议对中药提取物实行准入制度,实行国家标准管理,发放批准文号,这样通过整个生产过程的监管才能保证产品质量。

  刘国恩则认为没有科学评估可能是中医药发展最大的问题。没有科学的评估,中医药走出国门缺乏科学基础,在国内要得到西医药界的承认也缺乏科学基础,定价时也缺乏依据,决定是否纳入药物目录也缺乏依据。刘国恩建议中医中药除在研发、生产、管理和临床使用方面提高标准和质量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科学评估。  

  

  政策制定:不能唯“价格论”而应唯“质量论”  

  国家药物政策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桑国卫介绍说,“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研究”中专门设立了国家药物政策领域的研究课题,课题通过研究,明确提出国家药物政策的框架与原则,包含了基本药物制度,鼓励药物创新,完善药品定价,促进合理用药,保证药品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内容。

  对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桑国卫介绍说其包括的范围很大,不仅仅指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还包括药品大品种技术改造、创新药物研究技术平台建设、企业新药孵化基地建设和新药研发关键技术研究,目的是提高中国制药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要把大品种做大,开发出新的重磅炸弹药物,提高研究单位和工业企业的能力,还要提高人才队伍建设。

  宋瑞霖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不同在于中国必须要研讨13亿人在吃药背后所引发的政策环境问题,所以除了要研究基本药物政策,还要研究相关政策,比如新药创制政策、医药产业政策,特别是医药产业政策。一般来讲产业政策都是代表一个福祉政策,但是如果没有明晰的产业政策,药物政策很难实施,这是一个整体的框架。

  刘国恩认为基本药物应该具有两性:目前要有普及性,未来要可持续发展,这两点必须是任何一个国家药物政策的两大支柱。过去比较忽略第二点,以为一个国家的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这个国家的国家药物指南,刘国恩认为这是非常狭隘的、错误的观点。

  在制定国家药物政策时,重视药物安全性导向被多位专家所呼吁。于明德认为中国现在一个重要的国情就是不缺药,应该更多地关注药品的安全问题,希望在制订国家药物政策的时候多考虑安全因素。王波呼吁在国家公布基本药物目录以后首先关注药品标准是不是需要提高,要打击造假参假售假;要打击恶性投标,将来在招投标的时候不能唯“价格论”而应唯“质量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