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忽悠不得 |
![]() |
从今年起,用保健食品甚至普通食品冒充药品的仿冒药,将被禁止在药店销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去年年末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的通知》,明令禁止药店继续经营与药品包装相似、与药品同名或者名称相仿、宣传功能主治的非药品类产品。
曾几何时,医药领域出现一种“傍大款”的现象,众多的仿冒药品让患者眼花缭乱。对此,笔者感到十分担忧:药品是关乎人命的商品,万万不能仿冒!
当“斯达舒”变成了“斯大舒”,“金嗓子喉片”变成了“嗓子含片”,“妇科千金片”变成“妇科仟金片”……我们不禁为此感到担忧。纵观当前的医药领域,仿冒药品在全国范围内已泛滥成灾。有媒体报道,有一种药品甚至多达20多个仿冒版本。药监部门表示,仿冒产品不是药,根本不具治疗作用。然而,这些仿冒药或与真正的药品名称和外包装相似,或是以“食字号”身份混迹在药店中,而且在城乡结合部和老居民区的药店最为常见,让患者无所适从、无从选择、无法辨别,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被其忽悠,深受其害。
在其他领域,我们或者可以允许出现一些仿冒但价廉的“山寨产品”,但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疾病治疗、生命健康意义重大,决不容仿冒。因为仿冒药品从本质而言就是假冒伪劣的药品,在配方、制作工艺、疗效等方面根本不可能像正规药品那样严格控制,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或不具备治疗功能、或在功能上扩大其词。患者服用了这类仿冒药品不仅无助于身体健康的恢复,而且延误了疾病的治疗时间,甚至可能还有其他副作用,对患者的害处之大可想而知。
那么,仿冒药品何以会出现并呈泛滥之势呢?依笔者看来,根源还在于暴利。桂龙药业公司在打假过程中发现,药店只花1.8?3元就可以进一盒“食”字号的慢严舒柠仿冒品,而市场零售价可以卖到 12?20元,“消”字号产品进价也只有2?4元,零售价可卖到20元,比一盒“国药准字”的慢严舒柠(市场价16元左右)还卖得贵,而且正宗药品由于配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成本因素,其进货价往往较高。药店从中获取的利润则相对较低,相比之下,药店更乐于推销仿冒产品。
因此,我们为药品监管部门出台这一举措叫好的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对违规药店的处罚力度,严格查处生产仿冒药品的非法企业,铲除仿冒药品生存的土壤,为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餐桌上的隐形推手?Science:新研究揭示ω (2025-04-21)
- 我国充沛发扬西医药特点劣势,保证活动安康 (2025-04-21)
- 背靠背两篇Nature Chemical Biology:西湖大学张骊駻团队报道装配线生物合成酶的“即插即用”改造方法 (2025-04-21)
- 酸奶 vs 牛奶,喝错奶反而毁健康!超50万我国数据:每天多喝两杯牛奶,癌症、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而适量饮用酸奶可延缓衰老 (2025-04-21)
- 厉害了!超声波“遥控”CAR (2025-04-21)
- Nature:再生医学新突破!科学家成功利用人类多能性干细胞构建多区域肝脏类器官,为肝病治疗带来新曙光 (2025-04-21)
- Cancer Cell:刘明耀/杜冰团队全面综述CAR (2025-04-20)
- Nature:新研究表明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有潜力预防高风险的人群患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2025-04-20)
- 辉瑞站在十字路口 (2025-04-20)
- Nature:科学家揭秘DNA损伤修复的幕后英雄,组蛋白H1去酰胺化或为癌症治疗带来新曙光 (2025-04-1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