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医药学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发布

《医药学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发布

        我国在基础药学领域、相关药学技术领域,以及药学服务与药物评价领域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研发生物技术药物、发展中药与天然药物、加强创新药物研制成为我国药学学科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
         
        为促进我国药学学科的发展和学术建设,提升我国药学领域原始创新能力,根据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中国药学会编撰完成《药学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以下简称《报告》),于近日出版发行。《报告》回顾总结了我国近两年来药学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药学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水平,客观地指出药学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思路、目标及对策。
 
进展
 
        《报告》介绍,近年来,我国药学学科在基础药学领域的研究,药物发现、新药研究与评价和药品中试与产业化过程中相关技术的研究,药学服务及药物评价领域的研究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海洋药物
 
        我国在海洋生物基因组学及海洋生物基因药物、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引起国际的关注。新的生物技术包括高通量和高内涵筛选技术在海洋药物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先后开展了别藻蓝蛋白、海葵毒素、鲨鱼软骨蛋白、芋螺毒素、降钙素等药用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已形成一定的优势。海洋微藻光生物反应器技术、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和发酵培养、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开发生物活性物质等研究工作都已经启动。
 
        目前已有一批海洋候选新药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和临床前研究,国内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及生物镇痛药物的研发方面。一些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新型抗艾滋病海洋药物“911”的研究开发,已获准进入Ⅱ期临床试验,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艾滋病药物;中国科学院研究获得了一种含25个氨基酸、3对二硫键的新芋螺毒素,并得到了基因工程高表达,该毒素具有强力的镇痛作用和较高的用药安全性;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从草苔虫中分离鉴定了9种大环内酯类成分,体内外试验显示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中的一种命名为草苔虫内酯19,已基本完成了临床前研究……
 
        抗体药物
 
        随着人们对癌基因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抗体的靶向治疗在临床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抗体药物已成为国际生物医药市场的主流。
 
        我国已经建立了涵盖CHO、杂交瘤、HEK293、Vero和BHK等工程细胞的大规模批次、流加、灌流培养工艺,突破了系列动物细胞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与优化技术、高通量细胞培养筛选系统、系列无血清培养基等10项主要的生产关键技术。该领域在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关键技术和生产放大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十五”期间,以第四军医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组成的项目组,顺利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动物细胞表达生物技术产品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平台”的预定目标,为我国生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部分源头创新技术。
 
        此外,我国在抗体工程药物标联及增效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第四军医大学发展的131I长效标记抗体技术、中国医学科学院进行的小分子工程抗体化学药物标记技术均已成熟,并应用于临床。
 
        中药与天然药物
 
        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活性成分是研制新药的有效途径。随着分离、测试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其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许多微量、结构新颖的化合物成功地得到了分离和鉴定,并通过不同层次的活性筛选进行评价,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所发现的天然产物结构类型极具多样性,主要包括萜类、生物碱、木脂素、香豆素、黄酮、甾体等。其中,萜类化合物中的二萜、二萜生物碱和降三萜的新型骨架/活性化合物研究最为活跃。各种类型结构的多聚体,特别是二聚体和不同类型结构的聚合体,以及强极性的皂苷成分也是近几年天然产物的研究热点。
 
        根据SCI文献统计,2007?2008年10月的近两年期间,我国科研工作者从天然资源中发现120余个具有较强活性的化合物。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60个,抗菌化合物18个,抗HIV化合物15个,抗寄生虫活性化合物6个,钾离子流抑制活性化合物3个。
 
        中药鉴定出现了综合运用多种技术解决问题的趋势,为中药鉴定研究工作带来新的生机。二元指纹谱测定法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等成为流行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
 
        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更加注重包括有毒植物、濒危植物、热带雨林及高原植物等极端环境下的特殊资源的研究,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中药复方研究、中药及其制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药剂学
 
        药剂学研究的前沿目前主要集中在新型靶向给药系统、缓控释给药系统、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以及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方面。预计分子药剂学及分子生物药剂学将在未来20年内成为药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科研方向。应用分子印迹聚合物设计的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智能型药物传递系统将会在疾病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纳米粒与纳米药物制剂作为新型给药系统在某些领域仍有巨大的潜力。
 
        我国药物传递系统研究一直紧随国际动态,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国际该领域的各个方面。目前,已经有酮洛芬、吲哚美辛、庆大霉素等近30种口服给药系统;硝化甘油、雌二醇等透皮给药系统;多柔比星、紫杉醇等脂质体;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丙氨瑞林和那法瑞林、睾丸酮-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微球、胰岛素-聚丙交酯微球;治疗癌症的甲氨蝶呤明胶栓塞微球等靶向给药系统获准进入临床应用。
 
        此外,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给药系统研究,如中药透皮释放系统、中药黏膜给药系统、中药缓释/控释和靶向给药系统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药物化学
 
        2007?2008年我国的药物化学学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分离和合成了数以万计的化合物,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究进展顺利。
 
        我国药物化学研究的重点主要还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药物的研究,如心血管、抗肿瘤、抗感染和抗糖尿病等药物的研究。目前,已发现了一批针对重大疾病的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其中一些已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一些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药物研究也得到了药物化学研究者的重视,如镇痛、抗抑郁、抗氧化等药物的研究在最近几年开始进展迅速;对药物靶点的研发也逐渐得到国内药物化学研究者的青睐,重大疾病相关基因及蛋白功能转化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在阐明致病基因性状的基础上,根据其调控途径和网络进行药物研究的新模式,已成为现阶段创新药物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针对肿瘤多药耐药、肿瘤信号转导和耐药菌的研究,成为药物化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合成药物是21世纪重点需要开发的新药。
 
        药物分析
 
        目前,色谱分析方法已成为药物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仍然是研究化学药物的最主要的分析方法,在药物质量控制、代谢动力学及其相关研究中都广泛应用。此外,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成分分析、质量控制、代谢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也在日渐增加。随着色谱、波谱以及色谱与波谱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集成使用各种联用技术已成为天然产物化学筛选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近年来,活性筛选和化学筛选的在线集成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发现新颖结构活性天然产物的几率和效率。
 
        “十一五”期间,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高通量及高精度二维毛细管电泳、二维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鸟枪法等新型分离鉴定技术,与药物新靶标确证相关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与计算机模拟设计技术,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其他多维色谱技术等将得到广泛应用。
 
医院药学
 
        近年来,我国医院药学工作取得了飞速发展,其重点逐渐向临床服务转移,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处于缓慢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改革阶段。
 
        当前,医院药学工作更加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药师的继续教育,临床药师的需求日趋旺盛,药师参与临床和加速临床药师培养成为当务之急;临床药学工作更加深入,提倡全程化药学服务;医院药学信息系统建设受到重视,信息化和智能化加速,电子处方和单剂量分包装机开始在我国使用;医院药学的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医院制剂总体仍呈萎缩状,区域制剂中心将是发展趋势,一些医院开始建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开展细胞毒性药物、全肠外营养液、抗生素和普通输液的集中配制。
 
        药物经济学
 
        目前阶段,我国的药物经济学理论研究尚处于学习和吸收阶段,真正将药物经济学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实践的案例较少。但是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