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医学:牛津大学的研究揭示 少吃肉导致较少的癌症 |
![]() |
来源:生物世界2022-02-25 12:3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1]。2020年全球将新增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男性1006万例,女性923万例。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为996万,其中男性553万,女性443万。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宫颈癌、食道癌、甲状腺癌、膀胱癌,这10种癌症位列癌症之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1]。2020年全球将新增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男性1006万例,女性923万例。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为996万,其中男性553万,女性443万。
、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宫颈癌、食道癌、甲状腺癌、膀胱癌。这10种癌症在癌症发病率中排名前十,占癌症病例总数的63%。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这10种癌症在癌症死亡人数中排名前十,占癌症死亡总数的71%。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2040年癌症负担将比2020年增加50%,届时新增癌症病例将达到近3000万。癌症发病率的增加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不健康的饮食、超重肥胖、吸烟、缺乏锻炼等。
许多研究提醒我们,吃红肉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将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这一水平意味着它很可能对人类致癌)。
那么,少吃肉能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吗?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题为:经常和少餐者、食鱼者和素食者的癌症风险:BMC医学英国生物库参与者的前瞻性分析。
这项大规模研究表明,每周吃五次或更少的肉与较低的整体癌症风险有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通过分析2006-2010年至2010年英国生物银行招募的472,377名英国成年人的数据,调查了饮食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这些参与者年龄在40至70岁之间,他们报告了自己吃肉和鱼的频率,而那些研究他的人则利用健康记录来计算他们11年内新癌症的平均发病率。
在研究中,作者还考虑了情况、社会人口统计、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因素。247571名(52%)参与者每周吃肉五次以上,205382名(44%)参与者每周吃肉五次或更少,10696名(2%)参与者只吃鱼不吃肉,8685名(2%)参与者是普通素食者或严格素食者。在参与者中,54,961人(12%)在研究期间患了癌症。
研究人员发现,与每周吃五次或更多肉的人相比,每周吃五次或更少肉的人整体癌症风险下降2%,吃鱼但不吃肉的人下降10%,普通素食者和严格素食者下降14%。
在将特定癌症的发病率与参与者的饮食习惯进行比较后,作者发现,每周吃肉5次或更少的人比每周吃肉5次或更多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低9%。他们还发现,与每周吃肉5次以上的男性相比,只吃鱼不吃肉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了20%,普通素食男性降低了31%。与每周吃肉五次以上的妇女相比,遵循普通素食饮食的绝经后妇女死于乳腺癌的风险低18%。然而,研究结果表明,这是因为普通素食女性的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往往低于肉食女性。
研究人员提醒,由于这项研究的观察性质,不可能找到饮食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英国的饮食数据是在单个时间点收集的,而不是在连续的一段时间内收集的,因此可能无法代表参与者的终身饮食模式。(100yiyao.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标注“来源:百医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均属于百医网网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承担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百医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本网站所有转载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在随时阅读、评论、分享百医网APP。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两篇《自然》:肺癌私联神经元!科学家首次发现小细胞肺癌细胞会在脑内与神经元形成突触,借助电信号促进肿瘤生长 (2025-09-16)
- Sci Adv:新型双特异性抗体有望成为抗击巨细胞病毒的“免疫特种兵” (2025-09-16)
- 《神经病学》:代糖或伤认知!8年随访发现,摄入较多代糖与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提升32%、173%和62%相关 (2025-09-16)
- Nature子刊:超越ADC,中国博后发明ABC药物,重拳出击,精准靶向 (2025-09-16)
- Cell子刊:“滴血验癌”新突破,王延博/张硕等利用细胞外囊泡,精准检测10多种癌症 (2025-09-16)
- 47亿!派林生物易主中国生物,血液制品行业格局将重塑 (2025-09-15)
- 【9月16日直播预告】从样本到洞察:蛋白质组学智能实验室的自动化流程与AI高效赋能 (2025-09-15)
- 聚焦靶向蛋白降解、小核酸、多肽、细胞治疗等热点议题,与60+行业领袖共探生物医药未来。10月16-17日,深圳,期待您的加入! (2025-09-15)
- Nature子刊:个性化定制碱基编辑器,治疗致命血管疾病 (2025-09-15)
- 智力出现障碍的罪魁祸首!Cell Rep:两种“染色质管家”联手失控,神经元“身份混乱”致认知受损 (2025-09-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