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问题:稍微胖一点的肚子和老一岁的大脑 |
![]() |
来源:奇点蛋糕2022-03-11 08:32
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三月不减肥,六月难过”,你的朋友们是不是又把减脂提上日程了?众所周知,肥胖会显著增加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先前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可以通过上调血液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来增加慢性全身炎症和心血管风险[2]。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肥胖是一种衰老性疾病。脂肪
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三月无,六月悲”,有朋友又把减脂提上日程了吗?
众所周知,肥胖会显著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胆固醇血症等[1]。先前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可以通过上调血液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来增加慢性全身炎症和心血管风险[2]。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肥胖是一种衰老性疾病。肥胖人群中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年龄相关的认知障碍)的发病率显著增加[3]。
最近,麦克马斯特大学汉密尔顿健康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JAMA网络开放期刊上发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指出,在调整了心血管危险因素、教育水平和脑血管损伤等混杂因素后,身体脂肪含量(尤其是内脏脂肪含量)仍然与认知障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体来说,体脂率每增加9.2%或内脏脂肪每增加36毫升,相应的认知功能就加速衰老一年。
提示减脂对维持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能量过剩的情况下,正常的内脏组织(如心脏、肝脏、肾脏、胰腺等。)会出现脂肪增生,导致内脏脂肪过多(VAT)异位沉积。与皮下脂肪不同,科学家认为内脏脂肪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5]。
另一方面,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衰老相关认知障碍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6]。那么,体脂和内脏脂肪含量与神经认知功能是否存在相关性?这种关联是依赖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还是由促炎性脂肪因子等其他因素介导?为了弄清这些问题,研究小组系统地探索了人的脂肪含量和分布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和进展之间的关系。
这项横断面研究持续了8年,总共包括了来自加拿大的9189名受试者。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7.88.8岁,其中5179人(56.4%)为女性,大多数为欧洲白人(7702人,83.8%)。此外,研究人员排除了有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病史(包括中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脏病)的患者。
研究人员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了9166名受试者的体脂含量,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了6773名受试者的内脏脂肪体积,获得了准确的脂肪分布和含量数据。
在认知功能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数字符号替代测试(DSST,评估分数范围:0-133,分数越低表示认知功能越差)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数范围:0-30,分数26表示认知功能正常)对受试者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研究人员还评估了受试者的脑血管损伤和心血管风险水平。研究人员利用MRI评估脑血管损伤,主要包括对脑白质高信号和静息性脑梗死等相关MRI征象的统计分析。心脏间风险评分(IHRS,评分范围:0-48,低风险:0-9,风险:10-16,高风险:17)用于评估受试者的心血管风险水平。
一般来说,研究人员发现女性的整体体脂率(35.6% 8.1%)高于男性(25.1% 6.8%)。而男性受试者的内脏脂肪含量(83.639.8ml)高于女性受试者(61.430.3ml)。
研究人员进一步根据体脂率和内脏脂肪含量将受试者从小到大分成4等份(即每份25%的数据),统计分析体脂/内脏脂肪含量最高和最低的两组受试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认知功能等指标。
结果表明,体脂百分比和内脏脂肪含量与载脂蛋白B水平和IH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在脑血管损伤方面,研究人员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高脂组高白质信号(HWMHs,3.3%-4.8%)和腔隙性脑梗死(2.9%-4.4%)的检出率较高,提示脂肪含量与脑血管损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那么,体脂和内脏脂肪含量与神经认知功能是否存在相关性?
利用多变量预测模型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体脂率每增加9.2%或内脏脂肪每增加36毫升,相应的DSST认知功能评分下降0.8,相当于认知功能加速老化一年。与体脂率最低的四分位数人群相比,体脂含量最高的前25%人群的DSST认知功能得分下降了2.0,这意味着认知功能加速老化了2.8年。有趣的是,高脂组的MoCA得分与低脂组没有显著差异(-0.10-0.02,p=0.19)。
为了进一步明确多变量模型中各种混杂因素对高脂人群DSST认知功能评分下降的贡献比例,研究人员分析了暴露于各种因素的人群的归因危险度(PAR),发现高体脂含量的比例最高为20.5%,其他因素包括教育水平(20.1%)、心血管危险因素(19.2%)和脑血管损伤(6.9%)。(100yiyao.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均属于100医学网网站的版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都是转载。本网站所有转载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在用100医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两篇《自然》:肺癌私联神经元!科学家首次发现小细胞肺癌细胞会在脑内与神经元形成突触,借助电信号促进肿瘤生长 (2025-09-16)
- Sci Adv:新型双特异性抗体有望成为抗击巨细胞病毒的“免疫特种兵” (2025-09-16)
- 《神经病学》:代糖或伤认知!8年随访发现,摄入较多代糖与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提升32%、173%和62%相关 (2025-09-16)
- Nature子刊:超越ADC,中国博后发明ABC药物,重拳出击,精准靶向 (2025-09-16)
- Cell子刊:“滴血验癌”新突破,王延博/张硕等利用细胞外囊泡,精准检测10多种癌症 (2025-09-16)
- 47亿!派林生物易主中国生物,血液制品行业格局将重塑 (2025-09-15)
- 【9月16日直播预告】从样本到洞察:蛋白质组学智能实验室的自动化流程与AI高效赋能 (2025-09-15)
- 聚焦靶向蛋白降解、小核酸、多肽、细胞治疗等热点议题,与60+行业领袖共探生物医药未来。10月16-17日,深圳,期待您的加入! (2025-09-15)
- Nature子刊:个性化定制碱基编辑器,治疗致命血管疾病 (2025-09-15)
- 智力出现障碍的罪魁祸首!Cell Rep:两种“染色质管家”联手失控,神经元“身份混乱”致认知受损 (2025-09-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