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Open:消除口臭新妙招!发酵食物中的益生菌或能帮大忙! |
![]() |
来源:100医药网原创 2022-12-26 10:28
来自中国四川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诸如在酸奶、酸面包和味增汤等发酵食物中所存在的益生菌或许能帮助消除机体持续性口臭(halitosis)的尴尬。口臭被定义为从口腔中散发出的恶臭样气味,许多干预措施都用来帮助控制口臭,比如从漱口水到口香糖等,有研究报告,益生菌或许也能作为减缓口臭的可替代手段。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MJ Open上题为 Efficacy of probio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halit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四川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诸如在酸奶、酸面包和味增汤等发酵食物中所存在的益生菌或许能帮助消除机体持续性口臭(halitosis)的尴尬。
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中,他们让受试者以补充剂的形式摄入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结果发现,其或能帮助清新机体的口气,但这还需要后期科学家们进行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证实。
挥发性的含硫化合物(volatile sulfuric compounds)是持续性口臭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些化合物是由口腔中的细菌所产生,且是不良牙龈和牙齿卫生有关的细菌混合物和食物残渣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用于解决口臭的策略包括使用漱口水、咀嚼口香糖、洗牙和刮舌等,然而最新研究显示,益生菌或许就能提供一种改善口臭最简单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探索该问题,并阐明益生菌所产生的效应能持续多长时间,研究人员在数据库中检索了截至2021年2月所发表的相关随机临床试验;在最初的238条记录中,重复和不完整的数据让符合集合数据分析条件的临床试验数量减少到了7项,其中共包括278名个体。
发酵食物中的益生菌或有望帮助消除口臭。
图片来源:BMJ Open (2022). DOI:10.1136/bmjopen-2022-060753
每项研究中的参与者并不多,从23人至68人不等,参与者的年龄在19-70岁之间,监测的周期横跨2周至12周。研究人员利用参与者口腔中所检测到的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水平或OLP评分来定义参与者口臭的严重程度,OLP评分能测定距离口腔不同距离的呼吸气味。舌苔评分(Tongue coating scores,3项研究)和牙菌斑指数(3项研究)也包括在该分析中,因为舌头不干净以及牙齿之间牙结石的堆积通常被认为是引起口臭发生的主要原因。汇总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研究组而言,无论监测期长短,给予益生菌治疗的人群机体的OLP评分都发生了明显下降;此外,研究者在监测挥发性含硫化合物水平方面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尽管这些在个别研究中的差异很大,而且研究者所观察到的治疗效果相对短暂(最多4周时间),此后就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差异了。
然而,研究人员在服用益生菌和未服用益生菌的人群中观察到了其舌苔评分和牙菌斑指数方面或许不存在明显差异;益生菌能抑制口腔中厌氧菌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分解,从而抑制臭味代谢产物的产生;当研究人员在解释他们的研究结果时给出了一定的谨慎提示,即所纳入的研究的样本量很小,而且一些数据也并不完善,这些因素加上检测方法、细菌种类的差异、以及临床试验中设计和方法的巨大差异,都会削弱所得到的研究结果。
研究者写道,这一系统性的回顾和荟萃分析揭示了,诸如唾液乳杆菌等益生菌或许能通过短期减少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浓度或水平来帮助缓解甚至消除口臭,然而引起口臭的主要原因,比如牙菌斑和舌苔评分或许并不会被明显影响。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临床试验来证实这些研究结果,并未益生菌在护理口臭的功效方面提供一定的证据。(100yiyao.com)
原始出处:
Nengwen Huang,Jinjin Li,Xianghe Qiao, et al. , BMJ Open (2022). DOI:10.1136/bmjopen-2022-06075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思齐圈2025第十届「MMC医学市场年会」,重磅启幕! (2025-07-07)
- 线粒体转移是癌症转移的隐形推手?!最新Nature 科学家揭秘肿瘤转移背后的新机制! (2025-07-07)
- 县医院医生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论文,为脑中风治疗带来新策略 (2025-07-06)
- 显著肿瘤消退!福建医科大学发文: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潜在治疗新通路 (2025-07-06)
- Nature Methods:解锁细胞3D迷宫——AI新视角,看清生命最微观的动态建筑 (2025-07-06)
- Cell:开发出LoxCode技术,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追踪细胞命运 (2025-07-05)
- Cancer Cell:胡国宏团队首次揭示,化疗会唤醒休眠癌细胞,导致癌症复发转移 (2025-07-05)
- 研究破解马传贫疫苗致弱关键因素 (2025-07-05)
- 《科学》:分子胶重大突破!超1600个靶蛋白浮出水面,分子胶可降解蛋白范围大幅扩大 (2025-07-05)
- MC: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发现BAG2感知精氨酸缺乏,促进肿瘤存活的机制! (2025-07-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