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科学家揭示由小细胞外囊泡所介导的特殊信号通路 有望帮助开发治疗人类肝细胞癌的新型疗法 |
![]() |
Adv Sci:科学家揭示由小细胞外囊泡所介导的特殊信号通路 有望帮助开发治疗人类肝细胞癌的新型疗法
来源:100医药网原创 2023-09-08 15:07
来自中国香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肝癌患者机体所衍生的循环小细胞外囊泡所介导的促进肝癌发生转移的未被识别的特殊信号通路,这一研究发现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治疗人类肝癌的潜在治疗性策略。肝细胞癌是一种高性的恶性肿瘤,其生长和播散主要是由肿瘤衍生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的调节来驱动的。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dvanced Science上题为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Derived vWF Induces a Positive Feedback Loop between Tumor and Endothelial Cells to Promote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香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患者机体所衍生的循环小细胞外囊泡所介导的促进肝癌发生转移的未被识别的特殊信号通路,这一研究发现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治疗人类肝癌的潜在治疗性策略。
在香港,肝癌是人群中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和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作为一种高血管性的肿瘤,其常常是由肿瘤微环境中的小细胞外囊泡来调节驱动的。增强的血管化会促使肿瘤细胞进入到血液中,并能促使其播散到附近的位点进而实现癌症转移,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肿瘤所衍生的小细胞外囊泡在调节血管生成信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理解肝癌中小细胞外囊泡调节血管生成背后的分子机制或有望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型治疗性策略。
文章中,对受试者和肝细胞癌患者机体中循环的小细胞外囊泡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后,研究者发现,von Willibrand因子(vWF)或许会在肝癌的发生阶段逐渐上调;而且肝细胞癌患者机体中小细胞外囊泡-vWF水平的急剧上升或许表明其能作为一种肝癌的非侵入性标志物;研究者还指出抗vWF抗体或能抑制晚期肝癌患者机体中循环的小细胞外囊泡在肝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诱导能力,这就阐明了小细胞外囊泡-vWF在肝癌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来源于肝癌细胞中富含vWF的小细胞外囊泡在血管生成、肿瘤内皮粘附和血管通透性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内皮细胞所释放的生长因子则反过来会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移动;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由小细胞外囊泡-vWF所引起的肿瘤和内皮细胞之间未被识别的相互刺激作用,而通过对肝癌小鼠模型进行研究,研究者观察到,小细胞外囊泡-vWF所介导的血管生成作用增强或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和远端转移,这对于肝癌的发生和转移至关重要。
科学家揭示由小细胞外囊泡所介导的特殊信号通路 有望帮助开发治疗人类肝细胞癌的新型疗法。
图片来源:Advanced Science (2023). DOI:10.1002/advs.202302677
进一步研究后,研究人员发现,在患者机体所衍生的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相比单独使用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标准胰腺疗法)治疗而言,将索拉菲尼与抗vWF抗体或泛FGFR抑制剂厄达替尼(Erdafitinib)结合或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通过阻断小细胞外囊泡介导的肿瘤内皮细胞间通讯或许能作为一种治疗人类肝癌的新型治疗性手段。目前癌症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而理解肝癌发生背后的分子基础或能为科学家们开发治疗肝癌的新型有效疗法提供新的线索,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识别出了晚期肝癌患者机体中循环的小细胞外囊泡所携带的vWF在诱导新血管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者表示,本文研究不仅发现了由小细胞外囊泡所递送的vWF在肝癌中的作用和分子基础,而且还阐明了在肿瘤微环境中阻断细胞间的通讯交流或许能作为治疗肝癌的新方法。综上,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肿瘤源性的小细胞外囊泡和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因子对肝细胞癌和内皮细胞的相互刺激,从而就会促进血管生成和癌症转移,同时研究人员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性策略,其主要包括阻断肿瘤-内皮细胞之间的交流沟通。(100yiyao.com)
原始出处:
Samuel Wan Ki Wong,Sze Keong Tey,Xiaowen Mao, et al. , Advanced Science (2023). DOI:10.1002/advs.20230267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县医院医生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论文,为脑中风治疗带来新策略 (2025-07-06)
- 显著肿瘤消退!福建医科大学发文: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潜在治疗新通路 (2025-07-06)
- Nature Methods:解锁细胞3D迷宫——AI新视角,看清生命最微观的动态建筑 (2025-07-06)
- Cell:开发出LoxCode技术,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追踪细胞命运 (2025-07-05)
- Cancer Cell:胡国宏团队首次揭示,化疗会唤醒休眠癌细胞,导致癌症复发转移 (2025-07-05)
- 研究破解马传贫疫苗致弱关键因素 (2025-07-05)
- 《科学》:分子胶重大突破!超1600个靶蛋白浮出水面,分子胶可降解蛋白范围大幅扩大 (2025-07-05)
- MC: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发现BAG2感知精氨酸缺乏,促进肿瘤存活的机制! (2025-07-05)
- Nature:人体组织中的体细胞镶嵌现象,科学家揭秘人类健康与疾病背后的基因秘密 (2025-07-04)
- AJPEM:肠道激素FGF19加速脂肪燃烧,促进肥胖小鼠减肥 (2025-07-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