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太扎心了!科学家首次证实,阿司匹林竟不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和生存率 |
![]() |
来源:奇点糕 2024-05-02 11:17
在高危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并不能改善乳腺癌的复发风险或生存率,不应推荐将阿司匹林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药物。那些研究涉及的癌症类型众多,全球发病人数排名第二的就是其中一种[1]。如果阿司匹林对乳腺癌的疗效如回顾性研究发现的那样,对于全球每年新确诊的数百万乳腺癌患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然而,目前还没有安慰剂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能证实阿司匹林对乳腺癌的抗癌效果。
遗憾的是,阿司匹林在回顾性研究中创造的 神话 ,在全球首个针对乳腺癌的安慰剂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破灭了。
近日,由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Wendy Y. Chen领衔的研究团队,在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一项重磅研究成果[2]。
她们发起了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3临床试验,原计划持续5年,然而在中位随访时间为33.8个月的期中分析时,她们发现,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每日服用300mg阿司匹林组的患者死亡和侵袭性进展等事件的发生数量竟然均更多(无学意义)。因此,这个临床研究被迫终止。
Chen等认为,在高危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并不能改善乳腺癌的复发风险或生存率,不应推荐将阿司匹林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药物。
研究摘要
为了搞清楚阿司匹林真实的临床效果,肿瘤学家Chen和她的团队在2017年1月6日至2020年12月4日,在美国和加拿大的534个研究机构,招募了3020名高风险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3-69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3岁;其中16名患者为男性。
所有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阿司匹林组(每日300mg)和安慰剂对照组,试验计划进行5年。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侵袭性疾病生存期(IDFS),定义为从随机化分组到首次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时间:远处复发、局部复发、同侧或对侧乳腺癌、第二种原发性(非乳腺)浸润性癌症或因任何原因死亡。次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
从主要终点来看,在中位随访时间为33.8个月的期中分析时,一共发生了253例IDFS事件,其中阿司匹林组141例,安慰剂组112例,阿司匹林组风险增加27%,但是无统计学意义(HR,1.27;P=0.06)。除对侧乳腺癌外,阿司匹林组发生的所有IDFS事件,包括死亡、浸润性进展(远处和局部)和新的原发性癌症事件都更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从次要终点来看,阿司匹林组有63名患者死亡,46名患者死于乳腺癌;安慰剂组有52名患者死亡,35名患者死于乳腺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9;P=0.36)。
研究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从以上研究数据不难看出,每天口服300mg阿司匹林对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IDFS没有益处。Chen和她的同事认为,虽然随访时间较短,但已越过了预设的无效界限,因此额外随访出现获益的可能性非常低。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个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乳腺癌患者没有益处,但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其他癌症方面可能仍有重要作用。
例如,》上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发现,携带遗传性突变的肠癌高危人群(林奇综合征),连续服用2年以上阿司匹林,能把肠癌的发病率降低50%;更厉害的是,阿司匹林的这种保护作用竟然能持续长达20年之久[3]。
因此,阿司匹林在抗癌方面的效果,还得依赖于在特定癌症中开展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Rothwell PM, Wilson M, Price JF, Belch JF, Meade TW, Mehta Z. Effect of daily aspirin on risk of cancer metastasis: a study of incident cancers during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 2012;379(9826):1591-1601. doi:10.1016/S0140-6736(12)60209-8
[2].Chen WY, Ballman KV, Partridge AH, et al. Aspirin vs Placebo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The Alliance A011502 Randomized Trial. JAMA.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9, 2024. doi:10.1001/jama.2024.4840
[3].Burn J, Sheth H, Elliott F, et al. Cancer prevention with aspirin in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Lynch syndrome), 10-year follow-up and registry-based 20-year data in the CAPP2 study: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20;395(10240):1855-1863. doi:10.1016/S0140-6736(20)30366-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两篇《自然》:肺癌私联神经元!科学家首次发现小细胞肺癌细胞会在脑内与神经元形成突触,借助电信号促进肿瘤生长 (2025-09-16)
- Sci Adv:新型双特异性抗体有望成为抗击巨细胞病毒的“免疫特种兵” (2025-09-16)
- 《神经病学》:代糖或伤认知!8年随访发现,摄入较多代糖与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提升32%、173%和62%相关 (2025-09-16)
- Nature子刊:超越ADC,中国博后发明ABC药物,重拳出击,精准靶向 (2025-09-16)
- Cell子刊:“滴血验癌”新突破,王延博/张硕等利用细胞外囊泡,精准检测10多种癌症 (2025-09-16)
- 47亿!派林生物易主中国生物,血液制品行业格局将重塑 (2025-09-15)
- 【9月16日直播预告】从样本到洞察:蛋白质组学智能实验室的自动化流程与AI高效赋能 (2025-09-15)
- 聚焦靶向蛋白降解、小核酸、多肽、细胞治疗等热点议题,与60+行业领袖共探生物医药未来。10月16-17日,深圳,期待您的加入! (2025-09-15)
- Nature子刊:个性化定制碱基编辑器,治疗致命血管疾病 (2025-09-15)
- 智力出现障碍的罪魁祸首!Cell Rep:两种“染色质管家”联手失控,神经元“身份混乱”致认知受损 (2025-09-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